□本报记者 位鲁江
无论是成立时间,还是成员年龄,滨州市齐心志愿者协会都属于一个相对“年轻”的组织。他们成立于2012年6月,借助网络QQ群,以及各网站论坛发帖发布消息,组织爱心公益活动,活动范围涉及防拐打拐、助学、助老、助残、环保、济困、其他弱势群体关注及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的志愿服务等领域。自成立以来,已汇集了300余位爱心人士,成员来自农民、工人、医生、护士、公务员、大学生等各行各业,充满了蓬勃朝气。“齐心协力用爱创造文明”就是齐心志愿者协会的“宣言”。
“我们目前正在准备策划一项活动,”3月11日下午,记者和滨州市齐心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之一小吴(应采访人要求隐去名字)谈起他们的爱心公益组织时,说:“一直在策划‘温州寻亲团滨州站\’活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环渤海地区不少缺少子女的家庭都曾经去温州福利院抱养过孩子,据统计当时至少有500个孩子被抱养至夏津和惠民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滨州),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孩子萌生了寻找亲人的念头,我们主要负责滨州这边被抱养的孩子要找亲人的登记事项。”小吴说,以前浙江的寻亲团是自发组织,每年八月份统一由“大海捞针寻亲网”的站长裘红胜带领来山东寻亲,但寻亲的高额费用以及耗费的时间精力让很多家庭吃不消,为了降低寻亲成本,今年亲自过来寻亲的家庭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印制好寻亲资料由裘红胜 带到山东分发到各个地方,而齐心志愿者协会就是负责滨州地方的辅助工作。
小吴说,齐心志愿者协会成立后,除了一直在策划的寻亲活动,他们也组织和参加了不少其他爱心公益活动。2012年9月14 日组织群里的会员到福利院去看望了孩子们,考虑这些孩子多为智障或身体有残疾,他们便购买了水果、零食、玩具等物品,并对福利院进行了卫生大扫除。
小吴告诉记者,滨州市齐心志愿者协会的前身是全国性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滨州站,后来正式组建了滨州市齐心志愿者协会,由于这些因素,2012年6月,齐心志愿者协会联合市内其他爱心公益组织,在银座中心店联合发起了“宝贝回家志愿者打拐防拐宣传活动”,在宣传相关内容的同时,丢失孩子的父母们寻子的场面也让齐心志愿者们动容不已。
>>>做公益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纯净
>>>公益圈里的“公益元年”
确切地说,小吴投身公益活动是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开始的,至今已有五年时间。交谈中小吴告诉记者,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踊跃捐款,此后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他感受颇深,“那次地震把全国人民的心都聚到了一块儿,真正把国人震醒了”,也就从那时开始他开始接触公益,并持续至今。而在公益界,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默契,“我们公益组织有着自己的纪元,把汶川大地震发生的2008年称为公益元年,到今年是公益五年,可以说汶川是公益元年的发源地。”
谈及前段时间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小悦悦事件”等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小吴认为这些事很难让人接受,而2013年“公益五周年”正好是一个契机,也是希望的开始。“社会需要更多的公益组织,也需要更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来传递‘正能量\’。”小吴说,很希望有机会能组织公益活动去汶川看看,既是对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人们表达一下缅怀,也想去看看新汶川,更想借此机会唤醒世人,唤起社会更多的爱心。
“每次活动所需经费都是志愿者凑出来的,资金短缺是我们面对的难题。”小吴告诉记者,2012年6月份的一天,几个有共同想法的年轻人凑在一起吃了个饭,确立好了各自的分工,协会就这么成了。之后每次活动购买的慰问品、路费,他们都实行“AA制”,但账目都会在内部交流群里及时公开,做到财务透明。
协会成立之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尽管都考虑过,但现实情况依然让他们感觉压力很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次活动尽量安排在周末休息时间,事先合计好活动内容,然后由几个人去协调相关事宜,我负责出策划书,然后通过QQ群召集参与人员。”小吴说,去年重阳节期间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因为自己在外地工作不好请假,只得撒谎说自己的外公去世,“最后领导才准的假,实在是很无奈。”
作为一名普通维修工人的小吴说出了他们的苦衷——没有注册、没有挂靠单位。因为他们不具备资金、固定的办公地点等注册条件。用小吴的话说“有需要捐助者也没法搞募捐”,做爱心公益就是“凭着年轻人的一股冲劲儿”,而随着参与活动的增多,协会中有部分人也显得力不从心,热情降低了不少。“这与协会中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心气儿浮躁有关。”说到这里,87年出生的小吴有些无奈:“我们负责组织的几个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个协会,甚至做过最坏的打算:就算再难,哪怕最后只剩下几个人,咱们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让齐心协会这个爱心公益组织的大旗倒下去。”但他同时觉得,“现在做公益活动感觉很被动”。
>>>最大的尴尬是
缺乏“法定”身份
>>>公益活动需
得到政策的支持
“我认为现在从事公益,有些制度和政策还不是很完善。”就自己从事公益活动的感受,小吴总结说,五年来,自己在从事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有过激动,有过同情,有过气愤,有过失望”。
“我曾经做过一项‘为山区孩子圆梦\’活动,想号召人们为山区的孩子捐赠一件羽绒服,一件羽绒服只有区区几百快钱,可不少看上去有钱的人根本不屑一顾,最后一个愿望也没得到认领但这些人却口头上大喊着‘大力支持公益事业\’。”小吴认为,这些情况的存在也并不全是受社会上一些关于慈善事业负面消息的影响,关键的还是制度和政策层面的不完善,在“奖励制度(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调动起那些有能力投身公益活动的人的积极性,此外,也和人们对公益活动的认知性有关,“可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层面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吧,我对此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滨州公益组织生存状态·个案⑥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并不出众,却用自己的付出谱写出华彩乐章;他们并不出彩,却将文明的种子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并不善言,却用实际行动感召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一次真情的投注,收获的是乐于奉献的喜悦;每一次爱心的播种,收获的是爱满人间的温暖;每一次诚心的付出,收获的是春风化雨的温柔。因为坚守,所以付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践行公益,他们在路上!
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这些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的群体,用我们的笔触剖析一个个社会公益组织的萌芽发展和壮大,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位鲁江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热力公司了解到,无特殊情况,今年市区停暖期仍为3月20日。目前,部分市民感觉家中暖气温度有所下降的情况,是由于随着天气升温,热力公司在热...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