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静 通讯员 韩卫平
本报讯 记者6日了解到,2012年滨城区工商局共受理通信类产品投诉9件,占投诉总量的2.36%。“新买手机用了不到一周,屏幕就坏了,找到商家却迟迟维修不了。”1月23日,市民赵女士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维修遭遇。
消费者:新买手机用不到一周就黑屏
年前12月份,家住市区印象江南的赵女士在一家手机店花400元钱买了一部“奥克斯”牌新手机。可刚用了不到一周,赵女士就发现手机经常黑屏,接不到电话,后来就经常无缘无故关机。赵女士认为这是手机质量问题,就将手机送回手机店要求维修。商家让她先把手机放在店里维修,第二天过来拿。
第二天一早,商家称手机已经修好了,但拿回家后,手机还是出现老毛病。赵女士只好拿着还没出“满月”的手机想找店主重新维修。
谁知这家店已处于歇业状态,赵女士越想越窝火。于是,赵女士和老公便三天两头的来这家店,看看有没有开门,想讨要个说法。终于在一个多月后,赵女士在下班的路上发现手机店开门了,于是赶紧去找老板理论。起初,老板并不承认是手机的质量问题,他认为是赵女士不会操作而造成的,并质问赵女士,买手机的时候你们为什么没有看好,现在弄坏手机了,却来退换,哪有这样的道理。
最后双方协商,店主答应再次给其维修。可手机修好没两天,旧病又犯了,这次,赵女士是彻底无奈了,“算了,权当花钱买个教训吧。”
商家:维修主要是看保修卡
在西区四通商场并排的有三四家专卖二手手机店和各种不知名品牌的手机,“这些山寨机基本都是高仿或经过翻新的,价格很便宜,一般在一二百块钱,贵点的也不过四百块钱。”说话的是其中一家店的店主顾先生。当记者询问购买这类手机的质量保证书、说明书是否齐全时,顾老板一脸不可思议:“一二百块钱的东西,又不是上千的手机,什么都不带,顾客也没有要的,用个一两年是没问题的,再长了时间也就出了保修期了。”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像顾老板家这样销售手机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但大多都出现在一些小店面里。
当然也有部分手机店虽然销售的手机虽然比较低档,但都有质量保证。在市区黄河七路一家移动通讯手机店内,老板刘先生称,虽然手机不是高端的,但都是品牌,比起山寨机,水货机,都有质量保证,购一年内保修。
当记者将赵女士的遭遇讲给刘老板时,他称:“像赵女士这种情况,如果是在我们店里,一般都是先看有没有保修卡,然后再看看是否在保修期范围内,如果确实是质量问题,我们会返厂维修。”
消协提醒:购买时,最好到正规商场,并留存证据
滨州市消协秘书长王政领表示,“如果在明知是翻新的情况下购买的手机,即使出了质量问题也不受保护,本身我们是不提倡消费者购买这类手机的,更加反对销售者出售这样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虽然当时买的便宜,但后患无穷。”
对此,王政领建议广大消费者,购买手机设备时,最好到正规的专卖场,索要发票、保修卡、质量认证书等一切可以作为留存的证据。在购买商品后,消费者要多了解手机“三包”的有关内容,在手机出现质量问题需要退换货而遭遇商家人为设障时,可以向消协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海滨 郭山峰通 讯 员 徐文娟本报讯 3月7日下午,恒丰银行滨州分行组织...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