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静 李成强
本报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昨天是滨州实验学校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正值学生们中午放学吃饭的时间,记者来到实验学校学生就餐的食堂,实地采访了解“光盘行动”在学校刮起的风威力到底有多大?
每个餐盘里几乎没有剩菜
“吃多少要多少;盛在碗里的饭菜,一定要吃完。”远远地就听到一位分餐老师对即将进入食堂的学生们讲道。
昨天是实验学校开学的第一天,上午11:40,记者来到实验学校食堂,看到学生们四人一桌地在吃午饭,为避免饭菜凉了,食堂的师傅们都是等孩子们坐好后开始分饭。当天的伙食是炒土豆、山药炒肉和鸡腿,还有汤。学生们互相监督,几乎每个人的盘子里除了鸡腿的骨头以外,馒头、汤、菜都吃得很干净。
不远处一个小学生正在拿着馒头努力地擦着菜盘,记者走近看,盘子里已经看不出是什么菜了,而这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嘴角满是油吃得津津有味,当记者问他这是吃的什么,他羞涩地说道,“我都吃干净了!”
二楼的中学生们就餐则是食堂师傅将每一个班级的饭菜分到班级所在的位置,然后由每个班里派个学生代表来给每位同学发饭。
其中一位负责老师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从小培养他们厉行节约、办事有数的思想。
“寒假里,我就听说过‘光盘行动\’,电视上也都在播。”7年级的张紫文告诉记者,但具体到“光盘行动”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她却迷迷糊糊,“好像是要把盘子里的饭菜吃干净。”
“节约”要从孩子抓起
赵心玮老师是一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她告诉学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俭要从小事做起,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家庭,都必须勤俭节约。”
“从源头抓起,以教育为主,真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耿倩老师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颇有心得,“我会先观察学生的体质,如果有过敏现象的,提前跟我说,就把还没动筷子的饭菜给换掉,除此之外,我还会在早读、班会上进行节俭教育,并成立了专门的‘家长委员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图片、数字等进行最直观的教育。”
负责六年级的刘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学生们定期开展“争先创优”的评比活动,在思想动态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学校初中部德育处主任王荣峥告诉记者,经常来收剩饭剩菜的商贩跟他们开玩笑,“你们这么多学生,每天都没有多少剩菜,我们都不值得来了……”。
王荣峥表示,好习惯是培养学生的首要之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节约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学生抓起,从细节开始,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按照实际数量做饭,避免剩余”
正在给小学生们分饭的李春红大姐告诉记者,“学校里一直抓得很紧,孩子们剩的饭菜实在是不多,就算偶尔有剩余的,我们吃饭的时候也就吃了,尽量不会倒掉!”
“按照学生们的习惯,我们都已经了解了,每天做多少菜,什么样式,基本都是有数的,所以也不会多做很多,尽量减少浪费。”已经在学校餐厅工作了3年的徐海滨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徐志强本报讯 3月5日,50余名头戴红帽的滨州丽都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员工走上大街,手持抹布以及垃圾桶,为城市做清洁。“今天是学习雷锋日,我们公司为此组织...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