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花絮>>>
草莓是长在树上的吗?
□晚报记者 刘静
29日上午,刚进草莓大棚,5岁的王晨曦便高喊:“草莓不是在树上长的吗?”话语一出便引来周围众多大人的笑声。
“好几次都想带孩子来户外体验体验,不是孩子上辅导班就是家长没时间,今天终于有时间出来放风了……”小晨曦的妈妈表示,“今天就是一帮朋友带着孩子过来摘草莓,这个草莓刚上市,口感各方面都会好一点。”
记者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是带着小孩一起前来采摘草莓的,因为很多孩子之前对草莓种植知识了解较少,家长就给小朋友们当起了科普老师。在采摘之余,不少家长拿出手机或相机不断给孩子拍照留念。
正在采摘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平日我们工作忙,都是爷爷奶奶看孩子,所以周末就开车带着孩子出来玩玩,增加点亲子感情。”接近中午,大棚里部分摘草莓的市民开始陆陆续续拎着“战利品”走出草莓棚。与记者一道的市民孙先生一家就摘了两盒。孙先生向记者介绍,由于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出来放松。孙先生说:“都是现摘的,很新鲜,也让同事们品尝一下。其实在市区到处都有卖草莓的,但亲身体验采摘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晚报记者 孙洪师 刘静/文 张滨/图
晚报讯 3月29日,由本报组织的“车行滨州”第四站——走进博华蔬菜基地采摘活动圆满结束。此行,大家不但采摘到了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还欣赏到了美丽的春日风景,参观了博华的现代农业园区,享受了难得的半日清闲。
虽然早晨有些清凉,但大家伙儿老早就聚集在传媒大厦楼下,孩子们更是兴奋异常。八点钟,采摘车队准时向着目的地进发。
车行黄河南岸,那柔柔的风、绿绿的草,还有那开满枝头的花儿,让出行的车友们充分感觉到了春天的味道,车窗外的那抹绿更是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和乐趣。
在博华采摘基地里,高标准的112个冬暖式日光温室和12个拱棚像列队的士兵一样,等待着前来采摘的人们检阅。
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早就按耐不住的人们欢快地走进了草莓大棚,娇艳欲滴的草莓害羞地躲藏在绿叶丛中,“我摘了一个,看看这多红呀。”兴奋的话语中充满了收获的幸福。随行的工作人员不时提醒大家如何采摘,“草莓果皮薄、果肉多汁,要轻拿、轻摘、轻放,不要碰上了果皮。”“真好吃呀,我喜欢吃小点的,”“看看你,满嘴角的红汁儿,没出息……”欢声笑语回响在草莓大棚中。
出了草莓大棚,乘坐基地配备的旅游观光电瓶车,大家又来到西红柿大棚,“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那个充满记忆的西红柿的味道,”一走进西红柿大棚,车友王女士不禁感慨许久。王女士小时候家里种过西红柿,每当放学后,都会到地里去,西红柿的这种特有味道便久久地印在了脑海中。
大家充满期待的还有神秘的冰花和甜蜜的玊珍果,由于采摘需要一定的技巧,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些车友采摘并购买到了心仪已久的冰花和玊珍果。据悉,博华蔬菜种植基地是目前滨州惟一种植有冰花的蔬菜基地,这个品种在滨州市还没有上市,其浑身是宝,可凉拌、白灼、清炒、炖菜或者火锅等食用。玊珍果更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新型蔬菜,可生食凉拌,适合切片做菜,煲汤味道更是鲜美。
近三个小时的采摘中,大家采摘到了草莓、西红柿、樱桃西红柿、茄子、黄瓜以及冰花和玊珍果等,人们在采摘中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忙着拍照留念,更随时教育随行的孩子认识蔬菜品种,进行自然教育,玩得不亦乐乎,满载而归。
采摘就是为了“接接地气”
□晚报记者 刘静
花红柳绿的三月末,正是采摘的好时节。
29日上午,本报组织市民自驾游活动前往博华蔬菜种植基地采摘新鲜的时令瓜果蔬菜,享受田园农家生活带来的惬意。
在位于博兴的博华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前去采摘的市民们每人手提各自的工具,一会儿走进西红柿大棚,一会儿走进黄瓜大棚,细心地用手亲自摘下嫩绿的小黄瓜;一会儿又走到水果南瓜大棚内,开心地摘南瓜。市民田霞对记者说:“孩子平时学习紧张、压力也很大,趁假日休息带小孩出来,既可放松一下心情,又能让孩子感受劳动的艰辛,一举两得。”
“虽然价格比外边贵点,但亲近大自然,接地气,有采摘的乐趣,感觉心情特别舒畅。”看着自己满袋的劳动成果,姜先生得意地跟记者拉了起来。
工作人员刘小姐告诉市民,她们种的这些瓜果蔬菜都不打农药,是有机种植,这也是主要卖点。自己省事儿了,还很受市民欢迎。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 刘静晚报讯 上个周末滨州市两天的好天气,你有出去踏青吗?明媚的阳光,新发的嫩芽,还有春季里特有的暖风……你都感受过了吗?如果没有,清明节假期可...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