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字以兴,号友白,滨州(今滨城区滨北街道南街)人,生于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杜诗自幼聪慧异常,13岁时,应童子试,全私塾他的成绩最优秀,一举中秀才。老师认为他的文章最为出色,超过了官学中秀才们的水平。杜诗以圣贤自命,滨州学者皆称他为友白先生。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杜诗考中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时,他奉命督查京城粮仓事务,以考核第一名的成绩升任宣府(今河北宣化)粮储。任职期间,他认真清理账目、查验货物、革除陈规陋习,节余白银25万两上缴国库,得到了内阁大臣赵南星等朝廷内外的一致赞扬。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甘肃东部一带社会治安急剧恶化,杜诗奉命任参政,负责整顿庄浪道(今甘肃庄浪)。他废除了以牛马赎罪的旧法令,疏浚了淤塞的汉渠、唐渠,开辟良田,使数以万计的羌民得以归耕。恰逢有羌民犯杀人罪,他愤然说道:“恩不立则散,威不行则骄。”毅然将杀人者绳之以法,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当他升任山西按察使赴任时,当地民众自发相送。不久,改任湖广驿传道,他上任后即裁减冗员,惩治中饱私囊者,规定驿站车马均用于正途,过往的王公大臣、督抚将军无不收敛行迹,敬畏杜诗三分。他将驿站节余银两全部上缴朝廷。
之后,因黔楚(今贵州、四川、湖南交界一带)不断发生变乱,朝廷令杜诗以布政使身份巡察辰州府、常德府等地。他不避寒暑亲往各地巡查,下令整顿保甲,设立警备。这年,当地发生了大饥荒,他列出当地大户名单,数次亲自登门劝赈,又下令禁止私自买卖粮食,以保证粮食供应充足,帮助老百姓安度荒年。当时民间流传着“常德耗恃巡道,常德丰赖杜公”的歌谣。因政绩卓著,杜诗升任江西布政使,数以万计的百姓自发为他送行,依依不舍。
杜诗任江西布政使时,宦官魏忠贤独揽朝政,一些阿谀之徒,纷纷为他建造生祠,甚至入祠不拜者,都要被处以死刑,一时民怨沸腾。江西巡抚也提议为魏忠贤建生祠,遭到杜诗拒绝。本来因为杜诗德高望重,内阁推荐他任浙江巡抚,终因冲撞了魏忠贤,杜诗被罢官。罢官回乡时,路经武定府,他前往祭奠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六君子”之一的袁化中,当时有人劝阻他说:“袁化中是因为触犯了魏忠贤而死的,还是不要去吊唁吧!”杜诗说:“有路过故人家门而不吊唁的道理吗?即使因此得罪魏忠贤,我也决不躲避!”
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皇帝清除魏忠贤阉党,杜诗被任命为湖广布政使,主管湖广财赋期间,清正廉洁,上缴节余银两47万两,朝廷上下无不称赞他廉洁,崇祯皇帝也为之感动,杜诗被誉为“海内直臣”。
晚年,杜诗深感社会动荡,大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又加自己年逾古稀,年高体弱,遂告老还乡,回到滨州居住。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杜诗病逝于旧滨城南街家中。(资料整理:本报记者邱芹)
新闻推荐
滨州市沾化区国土资源局 滨州市沾化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沾国土资告字[2016]4号
...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