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我作为一位93岁高龄、71年党龄,为党奋斗大半个世纪的老党员,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怀着喜悦的心情,把我终生为党奉献中所做的一件大事——“为创建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奠基”,郑重地撰写成文,向党的95周岁生日献礼!
1970年2月13日晚,在全国棉花生产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为鼓励杨柳雪连续四年创造粮棉双高产,对国家粮棉双贡献的爱国奉献精神,把杨柳雪经验向全国推广,接见了杨柳雪的代表杨秉利,亲口赞誉杨柳雪为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杨柳雪成为全国棉区第一个粮棉双高产、粮棉双贡献的先进典型。这是滨州市历史上一件引以为荣的著名大事。
1966年是杨柳雪创建棉区红旗的奠基年。惠民专署把杨柳雪作为全区八面红旗之一的重点,成立专署工作组派驻杨柳雪长年蹲点,我作为工作组负责人在这里工作整整一个农业周期。这一年,惠民专区电业部门专门为杨柳雪各家各户安装了电灯,使其成为全区第一个电灯照明的村庄。现在我把杨柳雪成为棉区红旗的前前后后扼要地介绍出来,供大家参阅。
滨城区杨柳雪镇杨柳雪村,原为惠民专区杨集公社杨柳雪大队,共36户、166口人、321亩耕地,棉田面积占三分之二,每人平均只有四分半粮田。这里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较好,农业合作化时期我就来过这里,认识了时任村长杨文泉。
1963年,杨柳雪棉花亩产第一次获得78公斤皮棉的好收成,成为全省第一个棉花高产典型,被列为全省农业先进集体。这年冬,杨柳雪代表杨秉坤出席华东六省一市农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成为惠民专区的红旗单位之一。我之后几次到那里采访调研。这个大队虽然连年丰收,向国家贡献棉花,但因棉田面积太少,每年需要国家供应粮食,直到1965年获得粮食高产才第一年实现棉农不吃国家统销粮。当年冬季,杨柳雪被列入粮棉高产典型单位到省里展览,我写了总体成绩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的工作经验为:“为民坚强的领导集体;合理严格的管理制度;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并列出展览内容,拟定展览讲解词。
1966年,我担任惠民专署派驻杨柳雪基点工作组负责人,从3月10日到12月25日,在这里长年蹲点。这年,我同杨柳雪人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精耕细作,科学种田,第一年获得了粮棉双高产,做到了对国家粮棉双贡献,实现了杨柳雪人爱国奉献的夙愿。这一年,小麦单产280公斤、玉米单产250公斤,两季合计亩产530公斤。水稻单产400公斤、棉花单产71公斤。按照兼顾国家集体社员利益的原则,向国家交售小麦2500公斤、稻谷3000公斤,皮棉每人平均交售100公斤。社员口粮每人小麦150公斤、玉米100公斤,集体储备小麦2500公斤。这一年的成绩为创建杨柳雪棉区红旗打下了基础,成为奠基年。我在这里长年蹲点,与杨柳雪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杨柳雪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这年12月25日,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和胜利的喜悦离开杨柳雪。
从1967年到1969年,杨柳雪又连续3年创造粮棉双高产、粮棉双贡献。1969年冬,国务院调查组来杨柳雪考察粮棉双高产、粮棉双贡献的事迹,调查人员认为“粮棉高产的单位全国有的是,就是要找粮棉双高产、粮棉双贡献的典型。经过核实,调查组肯定了杨柳雪的成绩。1970年2月13日,周恩来总理树立杨柳雪为“棉区的一面红旗”。
杨柳雪创造棉区红旗是全体杨柳雪人的功劳,其主要谋划决策人应该是大队党支部成员、大队长杨秉义,他也成为杨柳雪棉区红旗的主要缔造者,并在后来成为党的“十大”、“十一大”代表。而我因为1966年,也就是杨柳雪创造棉区红旗的奠基年,曾在那里蹲点,成为参与创建“棉区的一面红旗”的奠基人。
我在担任专署派驻杨柳雪基点工作组负责人蹲点时,对杨柳雪的内情亲感实受。杨柳雪的领导班子每晚必定碰头,安排工作,领导成员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最后由杨秉义拍板,其他人心悦诚服,这种模式成为常规。杨秉义很有水平,公道正派,在群众中很有威望,他的作为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我在这里的工作重点是帮助杨秉义同志谋划决策,党性使我认识到这是我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我同杨秉义同心协力,精诚合作,十分融洽。事隔20多年后的1993年11月,杨秉义逝世后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送别他时我不禁潸然泪下,他的大女儿杨秀珍搀扶着我,亲切地说:“我父亲对我说,这么多年,那么多干部来村工作,最和咱们一个心眼的就是
徐晓民
”。杨柳雪成为棉区红旗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和山东省、地、县各级领导机关先后发表新闻报道和通知宣传棉区红旗的事迹,掀起了学习杨柳雪的热潮,山西大寨的代表也来参观学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所有宣传杨柳雪的材料,在当时的政治历史条件下,都没有说明杨柳雪成为棉区红旗的经验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事后40年的2011年,出版发行的《周恩来与杨柳雪》一书中,仍然没有解答杨柳雪成为棉区红旗的经验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我作为惠民专署派驻杨柳雪基点工作组负责人、参与创建棉区红旗的奠基人,在深谙杨柳雪真实情况的条件下,于2014年春天,聚精会神撰写出版了《棉区红旗杨柳雪的真经》(简称《真经》),明确了40多年来从未明确的杨柳雪成为棉区红旗的经验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阐述了过去从未说明的杨柳雪全面准确的经验。
杨柳雪成为棉区红旗的真经究竟是什么?《真经》一书作了明确回答:杨柳雪的真经是什么?实事求是地说:杨柳雪成为棉区红旗是由于党和国家关心支持和杨柳雪人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精耕细作,科学种田(外因和内因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周恩来总理慧眼识珠亲自授予的。红旗的核心是粮棉双高产,对国家粮棉双贡献。创造双高产、双贡献的经验(内因)有五条:有勤政为民、清廉公正的领导班子和决策人;有勤劳实干、爱国奉献的社员群众;有严格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有先进适用的科学种田体系;有经常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强调,精耕细作,科学种田,蕴藏着无穷巨大的增产潜力,是杨柳雪经验的精髓。可惜,这一点迄今还没有被人们所充分认识。杨柳雪人绝大部分时间干的都是精耕细作、科学种田,而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仍然需要同心协力、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累。这是杨柳雪人的优秀本色,是我在杨柳雪长年工作的深刻体会。杨柳雪的客观条件是:它的地势是深沟大台田。概括起来说,一个核心、五条经验、一个精髓、一个本色,就是杨柳雪全面准确的经验。这就是杨柳雪成为“棉区一面红旗”的真经,是一种爱国奉献的红旗精神。红旗精神创造红旗业绩,红旗业绩体现红旗精神,这就是杨柳雪经验的辩证法。
(作者
徐晓民
从原惠民地区科委顾问岗位上离职休养,享受市厅级待遇。原滨州地委副书记、地区人大工委主任冯宝璞曾为其编写的《百年人生路》一书作序,称其为“参与创建杨柳雪棉区红旗的奠基人”。)新闻推荐
...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