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高新区安监工作探索实施“班前风险告知”“一企一课”等创新措施,破解了安全隐患排查难、安全生产权责不清晰、安全监管手段陈旧等诸多难题,安监工作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治理”的有效转变。
密织安全生产网,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
“危化品仓库部分电器开关不防爆,室外消火栓的维护保养不到位,车间噪音超标、员工上岗前没有进行操作告知……”近日,滨州高新区安监办的4名“安全管家”来到民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梳理安全生产问题,站在一旁的企业负责人连连点头。
不带“红袖章”,不靠“大盖帽”,用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服务为企业拧好“安全阀”,成为近两年高新区安监工作的一大特色。
此外,该区安监工作形成了由党工委委员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安监”工作格局。一方面,加强横向联合,由区管委会统一召开联席会议,形成部门联动;另一方面,纵向重心下沉,通过调动乡镇和村居负责人的积极性,在基层组织单元内为隐蔽的小企业、小作坊和小单位全面“体检”。
目前,青田街道74个村全部成立了村级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各成员建档分责;小营街道80个村全部配备了安全生产协管员,形成区—镇(街)—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从而在全区范围内密织起一张安全生产网,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
政府主导还须企业认同,转型提质实现“精准治安”
张学钢说,无数事例证明,安全生产事故九成以上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由此,他提出班前风险告知制度,要求班组长在员工上岗前必须全面告知风险隐患,并制定安全生产表,逐项把关,绷紧安全准绳。
“每天三五分钟,习惯慢慢养成。员工安心工作,效率自然提高。”科伦药业专职安全员赵田荣说。据他介绍,如今科伦药业不仅要求职工干部定岗定责,而且每台设备都贴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图,做到即使是新员工也对流程了然于胸。
不仅如此,为实现“精准治安”,安监办还针对不同行业进行“一企一课”培训。首先,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开展不同培训。其次,为不同行业提供差异化培训。目前对危化企业、生物制造、家纺建材等重点行业培训十余次,培训人员近500人次。再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安监云”网络平台,实现精准培训、靶向服务,根据企业动态派出驻厂安监员或监察员进行跟进指导,直至邀请安全专家或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专项服务。
“班前风险告知”“一企一课”等做法一下破解三大安监难题
安全生产“班前风险告知”“一企一课”等做法,赢得了企业、群众的高度认可。尤为可贵之处在于,“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治安理念深入人心,为同类单位安监工作作出了表率。
专家认为,这些实践至少破解了安监工作事前信息收集、过程动态监管、后期长效机制建立“三大难题”。
张学钢说,安监工作难,关键在于基础信息收集难。由于安监工作多有“先出事、后治理;不出事,不治理”的特点,让很多企业存有侥幸心理,故意隐瞒问题。甚至还有企业思想迷信,把安全检查看作对企业的诅咒,将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打通企业家的心结。由此,安监办加大基础信息收集力度,围绕企业需求建立信息数据平台,并结合专家意见形成“一企一课”案例集。由于工作针对性强,态度积极真诚,企业与安监部门的信任墙得以打通,安监工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此解决。再加上“班前风险告知”制度,使得过程管理简单易行,长效机制自然建立起来。
高新区重点企业愉悦家纺董事长刘曰兴说:“纺织行业的安全意识是被一把火一把火烧出来的。现在,在安监办的有效监管下,我们提出‘安全是天\’的理念,并制定出安全生产行业规范。风险防控点提前把控,后顾之忧自然消除。”
新闻推荐
...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