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推动着新旧动能的转换。在这场转换之战中,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也面临着诸多的选择,那么,如何高瞻远瞩应对挑战?又如何理顺头绪临机决择?日前,笔者走进了在全国粮食产业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的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探究其成就背后的深层次秘密。
文/刘志勇安国荣
有疆无界,拆除行业分界的“传统围墙”还原产业自身规律建链条,串连出低碳环保、绿色健康和高附加值
十五年前,成立之初的中裕公司只是一个40多人的小面粉加工厂,仅仅十多年的时间,中裕发展成了拥有员工6000余人、年营业额突破60亿元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产品走进了1.8万家大型连锁超市和10万家社区门口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麦,在中裕手中似乎有了巨大的魔力。“一粒小麦”可以衍生出10大类500多种产品;每吨小麦的身价提升了4000元左右;平均每年4个亿的销售额增长量。
不一样的模式造就了不一样的中裕。中裕高层常说,十多年来,中裕花费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主要就是干了一件事,打造了一条从小麦育种开始直到餐桌服务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结构并不复杂,主要包含高端育种、订单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主食加工、冷链物流、餐饮商超终端服务等十个环节,其效能却是神奇的。它贯穿了农业、工业、服务业这三大产业,做到了“从基地中来到餐桌中去”,打通整个供应链,从麦种研发、小麦种植这一源头开始把控产品质量,并在餐桌这一末端以优质的服务助力幸福社区建设;做到了“从农民中来到市民中去”,层层提升附加值的同时,通过惠农政策使附加值向农民回流,促农增收;做到了“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完成绿色循环,用废料、粪污、秸秆生产沼气,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还田,实现了全链条的零污染、零排放。
从细节上看,依靠这一产业链,中裕的原粮都是当年产的优质小麦,而且改变了“农民想种什么小麦品种就种什么品种”的传统种植结构,让农民根据企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来统一种植指定的小麦品种,分类收购、分类存储、分类利用,生产面粉就用优质中筋小麦,生产面包就用强筋小麦,生产蛋糕就用弱筋小麦,用专业化确保产品品质。中裕加工面粉提取的是小麦中20%-30%的最精华部分,其余的麦料进入深加工环节,以初、深加工的配合,确保面粉的自然白度、筋度,不需要添加任何添加剂。深加工中的富营养废料与小麦麸皮、青储玉米配合加工成优质的液态蛋白饲料,通过“变废为宝”降低成本,从而能够将生猪喂养时间延长到12个月,确保猪肉品质,还原猪肉30年前的香味。接下下来的沼气生产,不仅为企业自身提供热能、电能,实现低碳节能,而且用沼渣沼液生产的有机肥则改良了土壤、提供了优质肥力,回到源头,再一次提升小麦、蔬菜的质量。
整个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真正打造了一种“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物流链相通”的“新六产”模式,串连出了低碳环保、绿色健康和高附加值。
中裕是如何走上“全产业链”之路的?中裕人的说法是:我们只是沿着小麦加工这条主线,围绕“产品质量、绿色环保”这个核心,产业自身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也就是说,因为要提升面粉质量,所以必须种植优质原粮,推广优质麦种;因为要消化面粉加工后的小麦余料,所以上马深加工项目;而要解决深加工产生的富营养废料,就要启动生态养殖,结合粪污、秸秆处理,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对此,总经理张志军总结说:“凡事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自然规律,粮食产业也是如此。它本就是一个种、养、加、销、服一体化的产业,要求各环节之间相辅相成,有机联动,协同发展。反而是人们为了追求专业和效率,按照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人为将这些原本一体化的环节设定了不同的行业界线。中裕这些年做的就是在保留工种细分,保留专业化和高效率的基础上,突破行业界线,让粮食产业遵照自身的规律更加顺畅的运转,从而做到‘有疆无界\’,疆域就是粮食产业、小麦产业,无界就是拆除思想认知上的‘传统围墙\’。”
海纳百川,消弭隔行隔山的“运营魔咒”遵照市场底层逻辑做融合,融汇起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全部要素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它如同一个“魔咒”,萦绕在市场的天空之上,困扰着广大意图跨界融合发展的企业。中裕作为粮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探索有成者,其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消弭“魔咒”的秘密。
“隔行如隔山,不是行业本身的问题,归根结蒂是人的问题。”张志军一句话直奔问题的核心。融合不是简单的聚合,多元也不是五指张开、各自为政。在融合、创新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决策者的认知问题。张志军说:“跨界和创新一定要抓住市场上的底层逻辑,它的根本意义是提升、助益企业的运营型态,而非彻底地改换产品、改变消费者群体,更换全新的领域;也并非由一元变多元,齐头并进,而是有主有辅,相辅相成。说的形象一点,海军可以无视海的分界,在所有海面上纵横,却无法称雄陆地;海军永远是以舰船力量为主,空中力量和海军陆战力量为辅,共同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这也是中裕‘有疆无界\’的深层含义。”
中裕横跨的界别很多,从大的方面说,是一产、二产和三产,从细的方面说,有育种、加工、种植、养殖、新能源、物流、餐饮、商超、电子商务等。但是无论多少界别,它们都围绕“小麦加工”这个主线,或保障原料供应,或挖掘资源价值,或提升品牌服务质量,具有共同的指向——优质食品,使用相同的供应链条和销售网络。
融合、创新必然会面临人才这一关键问题,人才意味着对技术、信息、数据的应用,意味着对不同界别相应知识体系、运营经验的掌控。因此,在汇聚物力、人力、财力等传统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要实现融合、创新,必须实现以人才为关键的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要素的全面融合。
在人才平台建设方面,中裕以“高端引领、以老带新、创新无责”为理念,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众多院所、高校深入合作,形成了6支科研团队,从高端育种、产品研发、工艺技术等各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服务。今年1月份,中裕的农业部小麦加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获批,并开工建设,它将把中裕的智力平台提升到更高的层面。
技术方面,中裕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先进的技术。比如,引进道依茨法尔公司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对小麦、玉米都实现一次性收割、脱粒、秸秆还田。引进德国的面粉生产线,可以将小麦一次性加工成50多种不同指标的面粉,然后像中医一样,按照不同的“药方”配制功效不同的专用面粉,为中裕产品赋予了独有的特色,比如面条不浑汤、不断条、不黏连,饺子不易开口、不易破皮。引进奥地利的液态饲料智能喂养系统,实施“福利化”养猪,自动控制猪舍温度、湿度,自动喂饮纯净水、自动淋浴、自动播放音乐、自动收集粪污。依靠这些先进的技术,中裕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做到了“一人种千亩,三人养万头”。
在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应用领域,中裕与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浪潮集团、苏宁易购等深入合作,全方位启动智能化管理系统、产品追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产业链全流程可视化远程监控,电子商务也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销售额突破了2亿元。
张志军说:“全要素融合真正改变着中裕在管理、生产、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模式,带来了高效发展、高质发展和稳步发展。如果说,有疆无界是中裕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则,那么,海纳百川则是中裕融合发展的行为方式。中裕就像一片大海,虽然融汇百川之水补充、壮大自身,其本质却没有变化,海还是那片海,出产的永远是‘海产品\’。”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报道)近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布《关于2018年度第二批次中国胸痛中心及基层胸痛中心通过认证...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