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亳州市下发了2013年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通过扩大中药材、蔬菜、水果等种植面积,对全市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意见指出,2013年亳州市粮食作物要在不断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基础上,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600万亩以上,玉米360万亩以上。经济作物主要落实中药材种植110万亩;蔬菜种植189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7万亩;水果种植6万亩,其中新增水果种植面积1万亩。
亳州市将不断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巩固小麦亩产千斤市创建成果,实现粮食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同步快速提升。同时,稳步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大力发展亳州道地药材种植,着力建设中药材优势区域经济带,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提升中药材品质、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在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方面,亳州市将紧紧抓住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设施蔬菜优势区的机遇,充分利用设施蔬菜抗自然风险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力争新增设施蔬菜7万亩。在扩大传统地方特产苔干、朝天椒、大蒜等蔬菜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调整种植模式,推广一年多茬种植、间作套种等高效栽培模式,推进山药、桔梗、苦瓜等药食兼用型养生蔬菜基地建设,力争新增养生菜基地2万亩。
作为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产业,亳州市还将加大传统果园的改造提升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力争新增果园面积1万亩。
亳州市将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抓手,示范带动蔬菜标准化生产,力争创建省级以上蔬菜、水果标准园6个,新增蔬菜“三品”认证16个,抽检蔬菜样品12000个,合格率保持98%以上。
(记者 蒋海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9月26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经学会理事长、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李育材一行来亳州市考察林业经济发展情况。  ...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