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出生的李运红是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他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苦和农民生活的不易。自担任双楼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李运红凭着满腔热忱和“草根”智慧,从村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培养致富领路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使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全体村民走上了文明、富裕的发展道路。
“要不断创新生产模式”
“要想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必须有好的领路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很重要。”李运红始终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使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手。
李运红在村里推行村干部责任包保制度,划定工作范围,建立包保网络,包到户、包到人,奖惩分明,大大调动了领导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积极性。
为了使村里经济活起来,近年来,李运红紧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推行的小麦套西瓜,西瓜套小辣椒的生产模式,一年可收三季,每亩地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同时,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另外,李运红在村里组织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指导、服务,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欢迎,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
“今后,我还要不断创新生产模式,让村民钱袋子进一步鼓起来。”李运红笑着说。
“还要让村民安居乐业”
“不仅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还要让他们安居乐业。”李运红说。为此,他带领村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经过数年的努力,双楼新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第一期工程已全部结束,共建设新房98幢,复垦后节约土地10亩。第二期工程也接近尾声,建房260幢,可复垦出土地207亩。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全部完成,硬化道路5万平方米,修下水道6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15盏,绿化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李运红多方协调,积极努力,全村27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几年来,全村共新修水泥路、柏油路23.7公里,总投资近520万元。
新村绿树成荫,广场开阔,农家文化书屋全年开放,小学、幼儿园设备齐全,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为增加村民的安全感,李运红狠抓社会治安管理,几年来,双楼村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和上访事件,辖区内群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通过新村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民群众居住环境,节约了大量土地,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在李运红的带领下,双楼村连续十年被评为“五好村”红旗支部,荣获“安徽省计划自治示范村”、“亳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07年—2010年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好村党支部标兵”等荣誉称号。李运红也连续五届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优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记者 汝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亳州市已形成“一带二轴六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这是记者从9月27日召开的全市人大城建环资工作座谈会上获得的信息。上...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