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环境偏紧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快拉长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短板”,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全省正在快速推进的国省干线建设探索了一条“攥紧拳头”、聚合资源、撬动发展的新路径。
时近寒冬,皖西北大地却正在涌动新一轮国省干线建设的热潮。根据阜阳市政府最新部署,穿过该市的102省道、202省道等13个国省干道改扩建项目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2014年还有10条国省干道改造项目将全面动工,所有的道路均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皖西北地区地域广袤,城镇化正在起步,人口众多但居住分散,必须构筑一张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才会让经济要素充分流动起来,而公路网对经济社会的承载效应在这样一个加速推进工业化、发展任务相对较重的区域也最能得到充分发挥。正是基于对这一市情的深刻把握,阜阳市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国省干道总通车里程增长1.5倍的 “大计划”,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为全省探索了“阜阳经验”。
一年前,省政府在阜阳市召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以此为标志,全省迈入了以国省干线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期。
“今年以来,国省干线建设高效推进,已经成为全省各地落实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一大亮点,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表扬。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梅劲说。
今年前11个月,国省干线建设投资同比增长近4倍,“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新机制激发了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的最新统计,今年1—11月份,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352.7亿元,同比增加 281.7亿元,增长396.8%。到三季度末,全省国省干道新改建项目已经建成沥青路825公里、水泥路221公里,全省新增一级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超过2012年以前一级公路通车里程总和。
一级公路通车里程一直是安徽省公路网络的薄弱环节。到“十一五”末,全省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只有不足600公里,而部分沿海省份已经超过1万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畸低,直接反映出安徽省国省干线网络通行能力不足的严峻状况,而这种“欠账”的根源就在于国省干道建设机制的僵化:在普通公路收费政策取消之前,全省公路建设投资以省为主,各市政府主要是在征地等环节予以配合。随着收费政策的取消,省级政府推动全省公路网建设,既缺乏资金来源,也缺乏有效手段。这种局面导致“十一五”以来全省国省干线建设处于相对的发展低潮期。
2012年,省政府对全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果断决定理顺国省干线建设机制,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新模式。
在新模式下,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规划编制、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落实、统一调度、行业指导、市场监管和目标考核工作。受省政府委托,省交通运输厅与各市政府签订了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各市政府作为本辖区内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省交通运输厅、各市都成立了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指挥部,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强化调度指挥。
新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地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地均建立了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建设的调度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入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协调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如合肥市政府出台政策,将7条干线公路纳入合肥大建设项目,资金由市建投集团负责筹集和偿还。六安市政府采用“以地养建”的方式,保障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实施。到三季度末,合肥、亳州、宿州、蚌埠、滁州、马鞍山、六安、铜陵、淮南市已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省56个续建的国省干线建设项目中开工52个,132个新开工项目中78个项目已开工,占新开工项目总数的六成。值得一提的是,各地还在原先的计划之外安排一批新项目,前三季度完成投资也达到52.6亿元。
全省各地新成立的交通投资公司,已经为国省干线建设融资超过80亿元。创新融资模式,是全省国省干线建设新机制顺利运转的核心。
与皖西北的阜阳市遥相呼应,地处皖西南的安庆市今年以来也掀起了空前的国省干线建设热潮。 1—10月份,该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6.34亿元,超过年度投资计划,已经成为该市交通建设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这得益于全新融资模式的有效运转:安庆市政府将持有的华茂集团股权及该市城投公司持有的中北巴士股权等优质国有资产划入安庆市交通投资公司,做实这一新成立的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逐步破解了筹资融资难题。
自2012年安徽省决定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建设以来,一直处于总体偏紧的宏观环境中,建设资金的来源成为最大的难题。省政府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新机制的同时,也同时明确各地都要成立交通投资公司,作为国省干线的投资建设主体。
在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大背景下,作为新设立的国省干线投融资平台,各地的交投公司必须充实优质资产、规范运作,才能规避政策风险,真正提升融资能力。为此,省级层面加大对各市交投公司支持力度,将中央和省级国省干线建设补助资金以及每年从中央代发地方债券中安排30亿元资金等充实到各市的交通投资公司作为注册资本金,省交通运输厅还分别与4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供融资支持1400亿元,降低利率,减少融资成本,各市交投公司与各金融机构洽谈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各市都将成立交投公司视作加快当地交通建设的新机遇。目前,16个市和广德、宿松两个省管县都成立交通投资公司。各地除了拿出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充实交投公司资本金外,还因地制宜地注入土地、国有股权以及各类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优质经营性资产。滁州市以9.1亿元土地资产作为注册资本注入交投公司;亳州明确市本级2000亩、县区各1000亩商住用地分别作为有效资产注入市、县区交投公司;芜湖市授予交投公司江砂开采权,独资组建黄砂公司,预计年收入3亿元,利润3000万元;蚌埠市政府明确将剩余115台新增出租车经营权、城市中环线服务区经营权及沿线广告经营权划给市交投公司,每年净收入1500万元左右;合肥市积极探索通过发行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吸收资产受益权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今年以来,各地的交投公司运作逐步迈上正轨,融资能力显著提升。截至8月底,全省16个市和2个省直管县交投公司注册资本总额323.6亿元,实收资本273.5亿元,资本到位率84.5%,18个交投公司累计到位融资资金80.5亿元,累计投入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资金50.1亿元。可以说,各地的交投公司正在成为推进国省干线建设的“主角”。
普通公路已经成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国省干线建设探索的新机制对于完善全省基础设施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05国道是一条由北向南贯穿安徽省东部的重要干线公路,这条道路安徽段的改造工程也被列为交通运输部的重点示范工程。在“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新机制推动下,改造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一级公路由原先的93.6公里增加至186.2公里。其中,连接马鞍山、芜湖两市的部分路段由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部分拥挤路段进行高架化、立交化改造,两市之间的43公里路段消除了通行 “瓶颈”现象,成为促进芜马同城化的重要纽带。
在公路网络体系中,高速公路是过境通道,一级公路则是重要的集散公路,直接提升了沿线地区人员流动、货物流动的效率,进而活跃了沿线地区各类经济要素的流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城市群的发展,一级公路已经成为城市群内部的主力通勤通道。因此,一级公路的通车里程和通行能力,已经成为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整后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末,全省将建成3400公里一级公路,逐步弥补安徽省在这一重要基础设施发展上的“短板”。
随着收费政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普通公路已经成为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必须由政府承担起建设任务。国省干线建设面临的融资难、推进难、发展动力不足等难题,都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面临的普遍性困境。从这一角度来看,安徽省各地依托交通投资公司这一融资平台,聚合优质国有经营性资产,放大融资能力,打破资金瓶颈,快速推进建设的做法,对完善全省基础设施体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作出的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探索和借鉴意义。
国省干线正在成为全省新一轮交通建设的重点。图为宿州市国省干线建设现场。
新闻推荐
12月12日 12月13日合肥 多云转晴 -1~12℃ 多云转晴 1~12℃亳州 晴 -2~11℃ 晴 0~10℃淮北 晴 -2~10℃ 晴 -1~10℃宿州 晴 -2~11℃ 晴 -2~10℃阜阳 晴 -3~12℃ 多云转晴 -1~10℃蚌埠 晴 -2~11℃ ...
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亳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