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之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近日,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对全市在职党员全面实行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双重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心连心”为主题的在职干部进社区活动,推动在职党员管理向“八小时”以外延伸,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单位人”变“社区人”
据介绍,所谓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是指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对其进行管理。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主要对党员干部在社区的表现情况,特别是树立良好形象、共建和谐社区、共筑美好家园等情况进行管理和反馈。
“亳州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虽然居住在社区,但由于与社区党支部没有从属关系,众多党员在社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让在职党员接受“双重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在“八小时”外“身入社区、深入社区、心入社区”,逐渐地变“单位人”为“社区人”,带领社区群众共同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从而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
到了社区要干什么
在职党员“八小时外”在社区需要做哪些工作?意见给予了明确的要求。
在职党员进入社区后,要通过加入“党员服务区”、“志愿者服务队”,实施主题服务、菜单服务、结对帮扶等6项服务内容,努力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实现“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心连心”。
社区党组织要推动在职党员围绕社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重大节庆活动和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关心青少年、关爱孤寡老人、红色教育以及文明创建等主题活动。
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根据群众个性化需求,定制服务菜单,让党员自主认领、群众自主选择,搞好供需对接,提供精细化服务。
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法律援助、信息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及服务设施,设立在职党员工作站、党员群众接谈室和党代表工作室等,定期开放,组织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值班,为群众提供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党建网、远程教育网和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引导党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提供民事代办、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便捷高效的网上服务。
针对社区中失独家庭、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等问题,有能力的在职党员要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制定帮扶计划,给予帮扶对象情感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资助。
干得咋样双方考核
对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意见要求,要全面掌握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与社区党组织共同加强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并建立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档案,如实记录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对积极参与、作出贡献的要及时宣传、表彰;对社区反映较差的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同时,将在职党员的社区表现纳入其年度考核。
对于所在社区党组织,意见要求,社区党组织要建立在职党员档案,全面、准确掌握社区在职党员人数、特长和服务意向,建立社区在职党员人才库;要采取多种方式,定期展示党员服务业绩,探索开展党员奉献积分、星级管理、社区服务之星、最美在职党员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在职党员给予表彰。每年年底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实事求是地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其现实表现。
年底前到社区报到
根据意见要求,凡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全市各级机关、国有企业、高校及直属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都要实行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双重管理”。在社区选择上,一般要求为本人居住地所在社区。
对于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时限,意见要求,在职党员干部要在今年12月底之前,持《亳州市在职党员社区报到证》到全市82个城市社区报到并认领服务岗位,并主动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管理,主动把本人“八小时以外”参加社区建设情况和“生活圈”、“社交圈”置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今后,亳州市将把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努力让在职党员“进得来、有岗位,肯作为”,实现在职党员“深入社区、身入社区、心入社区”。 李景义 陈显锋
新闻推荐
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值此第十五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谨向你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亳州市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