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野外大熊猫受伤了,怎么为它求救?”“给大熊猫动手术和给人动手术有什么不一样?”昨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开展了首次公众教育活动。百余名参加“香港青少年发展—2013四川社会服务及体育体验计划”的青少年带着疑问,作为首批参观者到此参观体验。不仅感受大熊猫的憨厚可爱,而且通过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参观救护设备、体验虚拟手术台,大家对大熊猫的救护和疾病控制也有了新认识。
大熊猫憨态可掬
引得同学们争相拍照
昨日,走进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的百余名青少年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罗定邦中学等4所学校以及四川金堂县儿童之家,他们都是“香港青少年发展—2013年四川社会服务及体育体验计划”的参加者。参观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是此次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中心作为香港特区政府援建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总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由大熊猫疾病防控研究区、救护隔离检疫区、康复训练区、公众教育区、办公区和自然景观区等7个功能区组成,可满足40只大熊猫的救护、饲养管理需要。目前,在这里生活的大熊猫就有14只。
参观活动的高潮,莫过于和大熊猫“面对面”了。来到大熊猫生活的兽舍外,憨态可掬的“滚滚”正忙着享受鲜嫩的竹笋,可爱的吃相让大家十分激动,争相站在最前面,用相机记录国宝的萌样。一边拍照,还不忘向工作人员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体验虚拟手术台
看大熊猫救护全过程
中心不仅在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方面承担重任,在公众教育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了解,中心建成了240平方米的公众教育展厅,可向公众展示大熊猫救护、疾病防控、科研成果等方面内容。来到“熊猫救援”展厅,大家对所展示的大熊猫救护设备充满好奇,纷纷凑上前去仔细观看。在展厅里,“虚拟熊猫手术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一块触摸电子屏,只需要点击相关按钮,就能看到救护人员为大熊猫处理病痛的步骤和相关知识介绍。同学们都兴味盎然,争相体验感受。
为了让大家掌握更多的大熊猫知识,工作人员向大家发放有趣的“探秘卡”进行互动。拿到“探秘卡”,同学们十分积极,一边参观、一边仔细寻找卡片里各种互动问题的答案。找到答案就在卡片上认真作答,还比谁找得更快、答得更多。
“公众教育中心将借助大熊猫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众教育活动的开展,标志着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公众教育工作的开始。此次活动让川港两地学生对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成果和卧龙大熊猫保育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加深了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也对进一步促进香港、四川两地学生互动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余书婷(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供图)
新闻推荐
唐良智在调研金堂县青白江区新都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同步推进民生改善与区域发展 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本报讯(记者杨晓沣)昨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唐良智赴金堂县、青白江区、新都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以民生民愿为主要工作方向,同步推进民生改善与区域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调研中...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