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稳投资,就是稳增长;促投资,就是促发展。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居于突出地位,发挥着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显著作用。成都作为西部内陆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着投资相对偏弱的历史欠账,当前急需补上这一课。特别是在成都市外需占比偏小且增长乏力、扩大消费又需要较长过程的情况下,成都要稳增长,尤其需要用好投资这一“压舱石”和“顶梁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扩大投资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投资为重心组织经济工作,向投资要增长、要质量、要效益,努力促进成都市经济科学发展、领先发展。
■投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和多个方面。各级各部门务必坚定信心、克难而进、持续发力,确保投资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着力抓增量,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二是全面提质量,实现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三是深入促改革,释放各类投资主体活力;四是坚持可持续,构建滚动推进、健康发展的投资格局。
■保持投资高位增长,是当前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满怀热忱、满怀执著地抓投资、兴投资,推动工作重心向投资倾斜、资源要素向投资集聚,不断兴起投资建设热潮。一是强化资金、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保障;二是强化发展环境保障,营造便捷配套的生产环境、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宜居宜人的生活环境;三是强化干部作风保障,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助商的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 张魁勇 王伶雅 摄影 张全能) 7月11日,全市投资工作专题会议举行,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稳增长的系列决策部署以及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在省委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分析当前全市投资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投资工作,不断兴起投资建设热潮,为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提供坚实支撑。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市政协主席唐川平,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市委副书记李昆学出席会议。
黄新初在讲话中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成都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发展”的经济工作主基调,认真预判、有效发力,较好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区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进出口等关键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稳投资,就是稳增长;促投资,就是促发展。”黄新初指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居于突出地位,发挥着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显著作用。纵观世界先进城市的发展历程,大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时期经历过投资的高速增长,普遍呈现出“投资拉动”的鲜明特征。成都作为西部内陆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着投资相对偏弱的历史欠账,当前急需补上这一课。特别是在成都市外需占比偏小且增长乏力、扩大消费又需要较长过程的情况下,成都要稳增长,尤其需要用好投资这一“压舱石”和“顶梁柱”。近日,中央派出督查组,督查调研有关地方和部门稳增长等情况,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投资情况。王东明书记也作出指示,成都要千方百计保持投资高位增长,为全省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扩大投资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投资为重心组织经济工作,向投资要增长、要质量、要效益,努力促进成都市经济科学发展、领先发展。
黄新初强调,投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和多个方面。各级各部门务必坚定信心、克难而进、持续发力,确保投资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要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抓增量,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成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扩投资是调结构的重要基础。大力度、高效益的投资,不仅能够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加快完善,奠定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硬件基础;还将推动三次产业提质升位,形成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动力。同时,进一步增大成都市投资总量,也是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适应成都市当前发展阶段特征的谋势之举和顺势之为,必须大抓狠抓。投资要增量,项目是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投资工作,立足“加快”和“提早”,规划项目抓招引、招引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产,环环紧扣、锲而不舍地把投资项目抓紧抓实抓落地,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量。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抓好项目招引。充分用好财富论坛、华商大会的后续效应和央企入川、外企入川的带动效应,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突出港台、欧美、日韩、东南亚等重点区域,实施专业招商、精细招商、以商招商,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高水平地引进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项目。二要抓好项目落地。对招引进来的项目,不能一签了之,要坚持“招”“促”结合,实行领导包项目、专人抓落实,运用现代商业服务理念,以极其诚恳、极其热情的态度,“点对点”“一对一”地跟踪促进,主动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确保项目尽早落地。三要抓好项目促建。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加快建设。对未按期开工和进展缓慢的项目,要综合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督促,必要时坚决腾退用地,倒逼企业加快开工建设进度。需要强调的是,抓项目,要坚持既抓大又促小。抓大,就是不能平均用力,必须整合优势资源,狠抓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力争抓一个带一群、成一个就见效,推动投资尽快取得重大突破。促小,就是充分发挥小项目机制活、周期短、见效快的独特优势,尽可能多地引进建设一批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的中小项目,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遍地开花”的投资格局,为做活地方经济、促进就业增收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全面提质量,实现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投资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直接关系着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设施布局和城乡形态。我们必须以对城市长远发展负责的庄严态度,全面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投资的引领作用,通过投资方向、结构、区域等的调整优化,带动城市空间、产业、生态、管理和城乡形态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而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增长。重点要实现“五个转变”:一要从产业链中低端投资向产业链中高端投资转变。对工业,要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加大对汽车、电子信息、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投资力度,深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潜力,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对服务业,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引导资金集聚投向总部经济、高端会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楼宇经济等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对农业,要以都市现代农业为方向,引导资金深度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加快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着力培育千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百亿现代种业和百亿有机农业。二要从外延型投资向内涵型投资转变。不能再走粗放投资、重复投资的老路,必须紧扣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创新研发、科技孵化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三要从分散式投资向集群化投资转变。坚定不移地走集中集群集约的发展路子,突出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经开区的主导地位,完善配套服务、加快产业升级、强化协作配套,引导各类资金入园进区,着力提高投资的规模效应。四要从重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投资并重转变。在继续保持产业、基础设施等生产性投资力度和速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非生产性投资的力度,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五要从一二圈层投资为主向全域协调投资转变。紧扣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坚持三圈一体,统筹规划投资布局,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后发的第三圈层,推动一二三圈层梯次衔接、错位发展,提高投资的联动效应。
三是深入促改革,释放各类投资主体活力。改革,是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投资的活力源泉。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改革部署,深入推进投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下大力气打破影响和制约投资的各种藩篱,让各类资本的投资活力竞相涌流。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创新投资政策。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招引、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等促进投资的配套政策,确保各类政策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在当前日趋激烈的投资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但需要强调的是,创新投资政策,各地各部门不能乱开政策口子,不能搞恶性竞争,要在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的框架下做到全市“一盘棋”。二要创新投资方式。探索运用交叉持股、公私合作等方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有效进入金融、能源等传统垄断行业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三要创新投资机制。重点要大力创新投资准入机制,坚持“非禁即入、设障必纠”,全面落实民间资本国民待遇,率先在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等地试点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定鼓励民间投资产业导向目录,深化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大力创新投资审批机制,坚持应简尽简、能优则优,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推行代理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四是坚持可持续,构建滚动推进、健康发展的投资格局。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仍将是拉动成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确保投资的可持续性,事关全局、事关长远。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确保投资有统筹。抓好投资工作,统筹规划很重要。项目和资金投向哪、投多少、怎么投,都需要精心谋划、前瞻布局、系统安排,掌控好投资的节奏和力度,决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特别是要着眼城市未来发展,科学确立投资强度,避免过度投资、过度开发,为长远发展预留好容量和空间。当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投资的可持续。二要确保项目可接续。项目不断,投资才不会断。抓投资,不仅要吃着碗里的,还要想着锅里的,更要盯着田间地头的,大力抓好项目的招引和储备,把投资池子里的水蓄满,推动形成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投资格局。三要确保债务能承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性投资仍将在扩大投资中占据重要分量。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趋利避害”,加强政府性债务举借、使用和偿还等环节的管理,做到举债有范、量入为出,防止不适当投资加重地方债务,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黄新初强调,保持投资高位增长,是当前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满怀热忱、满怀执著地抓投资、兴投资,推动工作重心向投资倾斜、资源要素向投资集聚,不断兴起投资建设热潮。
一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要本着“缺什么就协调什么、支持什么”的原则,坚持对民营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加强统筹协调和科学调度,努力破除投资的要素瓶颈。重点是要强化资金保障,推动建立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在蓉信贷投放规模、抓好授信资金落实。要强化用地保障,统筹考虑用地指标的分配使用,建立完善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工业用地弹性供应、闲置和低效用地退出等制度,既全力确保重大产业项目引得进、落得下,也尽力满足本地小微企业的用地需求。要强化能源保障,尽量满足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能源需求。
二是强化发展环境保障。环境就是形象,就是竞争力。只有栽好了环境这棵“梧桐树”,才能引来资金和项目这些“金凤凰”。成都作为西部内陆城市,吸引投资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更需要争创环境优势,加快打造全球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汇聚中国西部的首选之地。重点要营造好“四个环境”:一要营造便捷配套的生产环境。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大力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面向欧洲、中亚的航空、铁路货物转运中心,完善“一区两园三口岸”服务体系,为企业融入全国、全球产业循环提供跨区域、长运距、大容量的物流支撑。同时,加快创业苗圃、孵化器以及新川创新科技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多层级的企业发展平台,完善全链条、多门类的产业配套体系,全方位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二要营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法治成都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征集、评价发布和失信惩戒制度,引导各类企业诚信经营。三要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广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企业网上服务大厅,开通企业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一呼即应”的管家型服务、“按需定制”的菜单式服务和“对标国际”的专业化服务。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减少涉企收费项目,降低涉企收费标准,多方面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同时,建立涉企监管清单,严格控制涉企检查,严防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四要营造宜居宜人的生活环境。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积极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规划建设更多的高品质社区,妥善解决外籍人士和高端人才的住房、医疗、养老及子女教育问题,下大力气治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让各类创业创新人才融入成都、安居乐业。
三是强化干部作风保障。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督促他们在守住交往底线的前提下,放下架子走出去“三顾茅庐”,真心诚意请进来“奉为上宾”,主动与企业攀亲结友,热情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助商的营商环境。在当前复杂严峻的投资形势下,各地各部门尤其需要强化担当意识,主动认领问题,认真履职尽责,立说立行、紧抓快办,把中央、省委和市委扩投资、稳增长的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到实处。市领导和各地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抓、带头抓,经常性地深入企业、深入工地、深入一线,主动解决具体困难,推动项目加快建设。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条鲜明红线,贯穿于投资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加强资金和项目监管,织密织严织牢制度的“笼子”,给投资工作戴上“紧箍咒”,坚决防止项目建起来、干部倒下去。
葛红林在主持会议时说,刚才,黄新初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成都市投资工作存在的差距和原因、难点和重点,明确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传达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葛红林强调,当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全力做好投资工作,对于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统筹好各类资源,创新举措,快马加鞭,抓紧梳理和储备一批效益好、体量大的项目,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一是各区(市)县要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投资目标。综合分析来看,下半年经济形势将明显好于上半年,各地要坚持既定投资目标不动摇,认真分析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挖内部潜力,突出比较优势,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突出解决好当前制约投资实物量的几个问题:要克服不讲诚信的“陋习”,严格兑现先前的承诺;要克服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帮助企业加快建设,督促企业履约,抓好投资存量;要克服畏难思想,创新适用的办法化解拆迁难题,确保按约供地;要克服官僚主义,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三是突出抓好今年西博会签约项目的前期洽谈。要充分用好西博会这个重要平台,根据成都产业发展需要,梳理出一批目标企业和项目,重点开展“点对点”招商,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
会上,市发改委、经信委、投促委,高新区、龙泉驿区、金堂县围绕投资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市领导朱志宏、孙平、赵小维、敬刚、刘超、黄建发、白刚、王忠林、陈建辉、刘仆、竹中强、胡元坤、敖锡贵、傅勇林、谢瑞武、苟正礼、田蓉、左正、刘守成、杨伟、黄平、李铀等出席会议。
新闻推荐
买农产品 投农业项目都可以众筹了 四川省第一个“互联网+农业”产业众筹APP昨在金堂发布
本报讯(记者陈泳)想买价廉物美的农产品,但没有渠道怎么办?想投资农业项目,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怎么办?从今天起,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兴广众农”电子商务平台得到解决。昨日,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