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琼 成都商报评论员
核心
提示
“英语热”之下的英语教育膨胀变形,正是中国应试教育“膨大剂”结出的“硕果”,与中国社会在多个领域急功近利、贪大求洋密切相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近日向英语教育“开炮”,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提出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
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参差各异,与个人禀赋、兴趣及努力程度有关,更离不开教育环境的栽培。“洋气”的英语课,对于县城以下及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实为教育质量的洼地,英语教育的普遍薄弱,恰是城乡差距、教育不均衡的典型病征。大学时代,我们身边不乏专业精进,但英语死活学不好的学生,为了一纸英语四级证书,拿不到毕业证落实不了工作的大有人在。张委员的建议,对这部分人群无异于一种能力“平反”与权利“昭雪”;而更深远的意义则是,他令我们重新思考英语与学习、英语教育与应试教育、教育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作为当今世界使用人群最多的语言,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与日韩等国类似,开放与强国梦一路伴随着其引进并强化英语教育的过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以拥有最多英语学习人口闻名世界,却仍然面临国人英语水平与运用能力位居世界末流的尴尬。
中国“英语热”到底有多热?在官方教育体系中,小学英语已是必修,而在民间,英语甚至提前介入至幼儿期。据说中国的外语培训市场,年产值早已高达数百亿元。这样一场“燃烧青春”的英语热,整整12年、占据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最宝贵时光的中国式英语教育,政府、家庭与个人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一项对全球170万18岁以上成年英语学习者的测试成绩评估报告表明,在全球54个非英语母语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排名第36位,属于低熟练度水平。诚如张委员所说,“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费力还不讨好,英语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
“英语热”之下的英语教育膨胀变形,正是中国应试教育“膨大剂”结出的“硕果”,与中国社会在多个领域急功近利、贪大求洋密切相关。学好英语与获得好分数、进得好学校、找得好工作、评得好职称的紧要关系,每个人从小便被反复告知,“英语成了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
与“英语热”相对应的是,语文与作文培训班已然门庭冷落。一项民意调查称,80.8%的国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不仅普通中国人,即便外语学习优秀者,汉语能力也有所滑坡,仅就翻译领域而言,现今就少有如傅雷、梁宗岱、林语堂等母语外语皆优的翻译大家。
就像走得过快的钟,我们需要将学英语的时间,分回来学习母语、所选择的专业与有兴趣的知识。让有志于古代汉语的学好古代汉语,让喜欢外语的学好外语,不让外语分数阻碍古代汉语的路途,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新闻推荐
2013年广东春季家具展即将拉开序幕。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获悉,3月16日,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将组织100多家会员企业包机飞赴广东观展。据了解,3月16日,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将组织100多...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