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杜玉飞
核心提示
9位大师各有绝技
游伟,瓷胎竹编技能大师;郝淑平,刺绣技能大师;郑军,卧式加工中心技能大师;胡世勋,盆景技能大师;何波,数控技术技能大师;邬学强,蜀绣技能大师;田国富,模具制造技能大师;尹利萍,传统漆艺技能大师;陈巍,焊工技能大师
仅有初中文化的游伟,昨天正式成为成都“技能大师”。
游大师今年只有39岁,作为成都独特手工艺品瓷胎竹编的传承人,一根根细如发丝的竹丝,在他手里,就像变了魔法一样,紧贴在瓷器表面上,宛若天成。
游伟昨日获得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和他一起接受授牌的,还有另外8个技能大师,涉及手工、制造等多个领域,每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将获得市级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
9位技能大师各有绝技
获此殊荣,让游伟感慨万千。游伟说,瓷胎竹编是成都独特的手工艺品,起源于清朝中叶,使用成都特有的无节瓷竹,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出精细的竹丝。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这在当时,主要做贡品,皇室专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瓷胎竹编迎来一个小高潮,成都中心城区都有近2000人专门从事这个职业,后来,这项国家级非遗逐渐失传,但现在,从事这项手工艺品的人不足100个,而且主要集中在邛崃平乐。
获得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的,除了从事瓷胎竹编的游伟瓷胎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外,还有郝淑平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郑军卧式加工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胡世勋盆景技能大师工作室、何波数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邬学强蜀绣技能大师工作室、田国富模具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尹利萍传统漆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陈巍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涉及手工、制造等多个领域。
每个补10万 激励社会尊重技术
每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将获得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用于支持工作室设备设施的更新完善,论文、著作的出版,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等。
来自四川锅炉厂的电工高工陈巍表示,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后,更利于他把技能传授给需要的人才,包括不是本厂的职工,让“传帮带制度化”。陈巍搞电焊已经33年了,在锅炉行业,许多大型部件的焊接都由焊工全手工完成。为了让手臂更加稳定,保证焊接的严密性,他每天坚持用砖块吊在自己的手臂上站马步,以锻炼手臂力量。锅炉厂会对每件产品用X光、超声波等进行体检,如果质量不过关,出现砂眼、夹层等,这些压力容器就容易引发爆炸,角度如何,手移动的速度怎样,都非常讲究。
面对后继无人的困窘,游伟打算在成立工作室后,多传授几个徒弟,将这门国家级“非遗”发扬光大。
市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在“不缺劳动力,但缺技术型人才”的大背景下,成都评选出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目的是通过传帮带,激励社会尊重技术,尊重技术人才。
新闻背景
2012年7月18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颁布实施《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85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80万人。这是四川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底前,全省将建成1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而成都拟在2015年前建立起汽车、电子、机械、物流、美容美发、烹饪等10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在专业建设上有带头示范作用、在全国有知名度的领军人物。每个“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除了将聘任一名领衔人外,还将选聘5-10名骨干教师进入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接受培养。
此次共有涉及16个工种,符合申报条件的25个工作室参加评选。经过近半年的评选,成都市首批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出炉,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涉及手工、制造等多个领域。每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将获得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用于支持工作室设备设施的更新完善,论文、著作的出版,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等。
新闻推荐
昨日,涉嫌谋杀女友的南非“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瑞斯,通过律师向南非高等法院申请,请求法院放宽保释条件,归还皮斯托瑞斯的护照,允许他在保释期间出国旅行。而据最初的保释条件,皮斯托瑞斯在保释期...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