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年世界虽大,绘画机构虽多,唯独中国才有政府设立的画院。中国画院虽多,除去个别民办画院以外,也仅有四川省的画院才叫诗书画院。四川省诗书画院的成立,更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实现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有力举措。
中国古代的画院之称,最早见于唐代,称为“集贤画院”,设在中央机构中书省之下。它的职能是访求名迹,管理、鉴别、修整和保护皇家藏画,不以创作为主要任务。以创作为主要任务的画院,叫“翰林图画院”,创设于宋,孕育于五代。五代的西蜀、南唐,沿袭唐玄宗时代的新制,设立翰林院,管理文辞翰墨才艺人士。由于唐明皇及唐僖宗先后入川避难,卢愣伽、孙位等名家亦随辇而来,所以西蜀翰林院中画家众多,画事犹盛。
二十世纪以来,因为民族振兴成了迫不及待的使命,向西方寻求真理成了当时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当时,西式的美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的画院却随帝制的废除而烟消云散。直到新中国建成后的五十年代中期,为了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新方针,基于对上世纪初以来某些否定传统主张的深刻反思,才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创立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画院,开始了中国画院史上的崭新阶段。
中国画院的成立,为坚持中国新美术的民族特点,使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五六十年代,北京、上海、江苏三大中国画院把研究传统与探讨创新结合起来,把团结画家和提高画家结合起来,把繁荣创作与培养新人结合起来,把师造化与师古人结合起来,把写生与临摹结合起来,把写意的精神与写实的因素结合起来,把个人创作与集体探求结合起来,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的复兴,推出了许多“笔墨当随时代”的优秀作品和“借古以开今”的新手,为兴办社会主义的中国画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时,在文化发展的重要关头,邓小平同志,以其对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发展的深刻洞见和对四川历史文化的精深了解,提出了设立四川省诗书画院的倡议,并于1984年在成都正式建成。四川省诗书画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画院史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其重要意义在于,既在开放的形势下放眼世界,又自觉地将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它理所当然地昭示了改革开放时期发展中国美术的正确道路。
四川省诗书画院在成立之始,即以发挥光大传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并引导精神文化健康发展为己任,以改革开放的襟怀吸取古代画院和新中国画院的经验并加以发展。经过三十年来画院上下的一致努力,如今四川省诗书画院已拥有一支精锐有力的人才队伍,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精品,已成为弘扬民族绘画、中兴巴蜀文化传统、锐意推陈出新的中坚力量,在全国书画创作研究机构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从历年的书画作品可以看出,陆续进入四川省诗书画院的新锐,在持续的变法图新中多已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诸如戴卫的精深逸宕,何应辉的宏博清超,彭先诚的淋漓要妙,张士莹的简厚苍率,秦天柱的明洁清新,刘朴的雄强浑朴,郭汝愚的典雅精严,周明安的英武有情,袁生中的精妙生动,罗智慧的细腻浪漫,管苠棡的雄谲大气,周裕国的磅礴苍郁,王生勇的冲和幽微,张剑的隽逸活脱,刘新德的浑秀松秀……可称众美并呈,各擅胜场。四川省诗书画院的画家们大多能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地发扬这一传统,有体有用地整合各种资源,大多以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笔墨语言为基础,在向纵深开发的同时,辅以水墨写实的造型功力,补充以西方现代艺术处理形色与平面的手段,改变了一味追求西式写实或西式抽象的囫囵呑枣,又巧妙地融会西画之长,因而在个性发挥的同时,具有了时代气息和民族特点。 (本文系节选)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中国美术史中心主任、博导、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兼该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新闻推荐
成都市四川师大实外小学部四年级1班李呈爽昨夜,起风了,我走进记忆中的校园。迎面吹来初秋的风,带着淡淡的桂花香,是图书角旁的桂花开了吗?一抬头,微绿泛黄的叶子正轻轻打着转儿飘落,带着粒...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