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仁爱之心
滋养学生仁爱的品格,同时用仁爱之心育人
树智慧人生
学校要增长学生的才干,助学生全面成长
2003年,因为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的捐资助学,有着78年历史的成都市第十九中学,更名为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在校领导看来,学校的变更蕴含着大爱和奉献,因此在教训中提倡“仁”和“智”———“养仁爱之心,树智慧人生”。副校长张国云解释说,这就是要滋养学生仁爱的品格,同时还要增长才干。
为什么要在校训中特别提到“仁”?张国云表示,“仁”是中国传统精神的内核。而且,田家炳中学的名字由来更与“仁爱”密不可分。2003年,因香港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原成都市第十九中学更名为“成都市田家炳中学”,“田先生传递的是一种大爱”,因此,在校训中提倡仁爱,也是对中华美德和田家炳先生这种大爱的结合。
而该校有着17年班主任经历的刘洁老师,则正是师生心中“仁爱之心”的代表。她坚持着“有教无类”思想,给予无数学生包容与理解。小宋(化名)是令刘洁印象深刻的学生。这是一个极聪明又偏科的学生。高三时,小宋作息时间紊乱———凌晨两三点才睡,上午11点才醒,因此常常旷课。为此,刘洁不辞劳苦,前后5次到小宋家劝他返校。面对这个学生,刘洁并没有严厉呵斥,“你一定是遇到了困难,可不可以告诉老师,我来帮你?”后来,小宋终于给刘洁发短信,“老师,谢谢你来看我,我会调整自己,尽快努力的。”后来,小宋以超过重本线14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地质大学。
说到学校中的“智”,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学习成绩,而田家炳中学从2009年45%的本科率到今年突破90%,无疑是对智慧教育的有力印证。但在该校德育处主任赵纯直看来,学校更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现在,每个年级都设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每班至少要有一名成员加入。该委员会拥有很大的决策权,甚至还能和校领导一起参加学校的行政会。从午餐供应,到是否能开展野炊,再到晚自习放学是否能提前,学生们都有渠道提出自己的建议。成都商报记者 江浪莎
新闻推荐
2001年诺奖得主助阵上海书展 V.S.奈保尔:一半天才,一半恶棍。
真巧,今天恰是V.S.奈保尔的生日。在2014年上海书展上,这位从伦敦飞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所有媒体记者眼中最大的焦点。除了诺奖的光环外,这也是他的首次中国之行———考虑到他82岁的高龄,还真不...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