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狩猎”两次热议
2006年
拍卖国际狩猎权
“狩猎”成为热词
马云说:“狩猎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非常残忍的事,觉得那是破坏自然保护的行为。”这也几乎代表了大众的认识。而“现代狩猎”的概念在中国公众眼中一直比较陌生。关于狩猎,较早的风波始于2006年,当时国家林业局在成都对部分野生动物的国际狩猎权进行公开拍卖以来,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其后不了了之。“狩猎”也成为一时热词,《南方周末》为此专访了美国中部狩猎协会执行经理约翰·文策尔,指出“真正的狩猎者是热爱自然的”。
2010年
合法狩猎
被认为利于保护
2010年8月,“野生动物保护及运动狩猎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不过,与之前的民间争议不同,这次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合法的运动狩猎活动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新京报》曾做《持枪的环保主义者》专题报道,报道指出,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国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口号,人们发现,野生动物资源只要合理利用,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另外,中国的法律从来没有规定过不能猎杀野生动物。2004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正版第八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也就是说,经由政府部门的批准,可以“合法”地狩猎野生动物。
马云英国狩猎
“伤害保护动物”
英媒报道称,马云花费约37万元,于苏格兰一个小村落租了一座城堡,与11位朋友共同打猎。他雇用了4架直升机,一周内猎取了17只雄鹿。
该消息引发中国网民的热议,很多人质疑马云“伤害保护动物”。
大自然保护协会:
“断章取义,背离事实”
大自然保护协会发布声明称,报道中马云的狩猎行为,实际上是部分理事共同参与的活动,“目的是考察欧洲保护地的发展和野生动物种群控制”,他们对媒体“因断章取义而背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十分遗憾”。
马云:
学当贵族,毫无兴趣
马云昨日回应表示,“那次狩猎学习是在两年前”,“学当贵族,我毫无兴趣,对‘贵族生活\’并无向往。说实话,那次狩猎并不快乐,开枪的感觉真的不好……”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
记者 席大伟 熊玥伽 实习生 魏慎思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中国新贵不惜豪掷百万港元赴英打猎,以体验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便包括马云。昨日,大自然保护协会(以下简称TNC)发布声明,对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表示遗憾,马云自己也在社交媒体“扎堆”上写专栏回应此事,称自己对贵族生活毫无兴趣。
据报道,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在中国走红,一同走红的还有剧中贵族们的消遣活动———打猎。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贵们不惜豪掷巨资赴英打猎,甚至租住城堡,以体验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
报道称,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就是其中一员。马云曾花费3.6万英镑(约37万人民币),于苏格兰一个小村落租了一座城堡,与11位朋友共同打猎。他雇用了4架直升机,踏足一连串的打猎圣地,一周内猎取了17只雄鹿。
因为有了马云的名字,这篇文章被中文媒体迅速以“土豪”“37万元”“直升机”等字眼作为标题,四处转载。
昨日,大自然保护协会发布声明,称报道中马云与11位朋友狩猎的个人行为,实际为TNC部分理事共同参与的活动,声明称对媒体“因断章取义而背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十分遗憾”。声明指出:“这次活动是两年前由TNC组织,目的是考察欧洲保护地的发展和野生动物种群控制,完全不同于与媒体报道中的商业图片,更与报道中暗示的猎杀和猎奇的破坏自然行为天差地别。”马云在文章中也印证了TNC的说法:“那次狩猎学习是在两年前,我们大自然保护协会组织的一次在欧洲的野外考察交流活动(照片里和猎物合影的人我一个不认识)。”
而报道此事的《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凯文·道林昨日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他只是如实报道马云狩猎的事实:“我们并不认为狩猎射击有什么不对,在英国这是非常平常的休闲方式。”
昨日,马云本人也发表文章回应此事,他说,“今天媒体在传播我‘花大钱\’在英国打猎学‘贵族生活\’的事。学当贵族,我毫无兴趣,出身贫寒草根,对‘贵族生活\’并无向往。”
在叙述了作为TNC成员,学习了“通过打猎保护环境”的知识后,马云话锋一转,“说实话,那次狩猎并不快乐,除了体会到我们祖先狩猎生存的艰辛外,开枪的感觉真的不好,即使是对着那些必须要处理的动物,不该杀生的纠结还是会在心里伴随很久……”马云还感慨:“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都很不容易,但都很重要。”
成都商报记者专访英国狩猎俱乐部
狩猎,并非偷猎
而是自然保护的必要手段
“按照保护生物学原理,如果野生动物的种群达到了一定规模,而猎捕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有针对性地猎捕对种群繁衍不具贡献能力的老龄雄性野生动物时,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有益而无损……”———大自然保护协会
在英国,究竟狩猎是不是“贵族的运动”?狩猎和野生动物的关系究竟如何?为什么马云会说打猎可以保护环境?成都商报记者为此专访了英国狩猎俱乐部“乡村联盟”的负责人,了解狩猎对保护野生动物所起的作用。
作用一:控制种群数量
英国狩猎俱乐部“乡村联盟”的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们协会每年有45000人参加打猎射击活动,在英国,狩猎可以算是一种传统和习惯,是人们走进野外、接触大自然的好机会,可以得到身心的愉悦。他强调,狩猎在英国是法律允许的,即便是在1995年立法之前,人们也可以去郊外狩猎,立法也使这项活动更加规范化,人们也意识到狩猎有利于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这位负责人强调,打猎并不是人类残忍的表现,打猎并不是偷猎,而更多时候,人们是射击———在空旷的草地上远距离射击,而非钻进树林里疯狂捕杀。
大自然保护协会(简称TNC)在昨日的声明中,也顺便科普了一把狩猎活动。“按照保护生物学原理,如果野生动物的种群达到了一定规模,而猎捕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有针对性地猎捕对种群繁衍不具贡献能力的老龄雄性野生动物时,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有益而无损……基于科学研究结论开展有计划的狩猎活动,淘汰老弱病残的野生动物个体,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动物之间无谓的资源竞争,进而实现野生动物种群及其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马云的讲解似乎更容易理解:“科学家们讲述了狩猎是一种自然保护的必要手段,很多地区的野生动物由于缺乏天敌,野蛮生长,不进行平衡控制性猎杀对环境破坏非常大。比如澳洲的袋鼠,野兔,欧美洲的病、老鹿群……都必须定期控制数量,消灭生态冗余,以保持生态物种系统的健康。这是科学,也是保护自然的责任。”
作用二:提供保护基金
打猎在许多人眼中是给有钱人玩儿的,普通人只能了解而已。其实,在英国,这是普通家庭的娱乐休闲活动,一位“乡村联盟”的成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她一天所有的打猎活动大概花费一百多英镑,约合人民币不到两千,这对于一般的英国家庭来说并非庞大的开销。在英国,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狩猎或者户外运动协会,当地居民只需入会,定期参加即可,无需特殊手续。
根据英国狩猎协会的说明,打猎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大大节省了政府财政用于动物保护的资金;同时还有利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的建设,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解决某些物种过度繁殖的问题。
TNC在声明中提到,作为全球最重要的NGO组织之一,他们每年在全球各地均有不同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包括肯尼亚野生动物考察,亚马逊森林考察等。声明指出:“考察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保护方法,其中狩猎作为保护资金供给和种群数量控制就是本次考察的重要目的。”
马云也提到:“狩猎是门专业技能,它既是人类和大自然亲近交流的手段,更是人类尚武精神传递的重要方法。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狩猎和钓鱼募集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基金。所以这些课程费用确实很贵。”
新闻推荐
“这个暑假,是让孩子眼睛度数加深还是让孩子的大脑深度加深?”“是让孩子在平板电脑上玩撒网捕鱼的游戏,还是让孩子通过数码产品,在《老人与海》中奋斗到底?”……前不久,一款知名电子书推出系列广告,倡...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