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铃
9月底,广东服装企业家谭祥芳郑重地将QQ签名改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你我身边做起”。这位平时埋头生意的成功男子,因为参加为保护伊犁鼠兔发起的众筹,9月赴新疆参加科学考察,感触良多。
伊犁鼠兔,这种耐寒不耐热的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晴雨表。成都公益机构“秘境守护者”凭借两次众筹,助动物学家李维东购买了11台红外相机,用以野外观测,也让普通公众得以靠近专业的伊犁鼠兔研究。
缘起——
环境保护如何突破“小众”?
今年7月初,“秘境守护者”的负责人吴雯接到李维东的求助电话。这个30多年致力于保护和研究伊犁鼠兔的动物学家,打算在野外安放一批红外相机采集鼠兔数据。相机耗资上万元,他希望能得到公益机构的帮助。吴雯答应下来。
不过,这一次吴雯并不打算直接捐钱了事。她看到众筹概念开始流行网络,“或许,这能让更多人了解伊犁鼠兔并参与其中。”吴雯说,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误区:这是政府和学者操心的事,与公众无关。
11部相机,每部成本1000元,只需要11人捐赠。7月7日,秘境微信公众号上挂出李维东的研究资料,众筹开始。短短5天,就筹满11台相机。负责众筹事宜的公益人张芳透露,“当款项已经汇给李维东,还有人在不断询问此事。”
首次认筹成功,让大家备受鼓舞。8月,李维东利用众筹的红外相机完成了一次野外观测和数据采集。在8月8日转道成都赴西藏的中途,他专门在成都举行了一次讲座,展示红外相机拍到的伊犁鼠兔的萌萌真容和保护现状,让现场的30多人真切地感受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在讲座现场,吴雯和同事再次发起众筹——助力拍摄李维东保护伊犁鼠兔的纪录片,盛况又出现了:“佳婧的妈妈”不仅捐赠相机,还以孩子的名义捐赠拍摄,“希望孩子们能够看到一个更美丽的自然”;而网友“谷峪”不仅捐赠拍摄,还一直帮忙转发众筹微信。
参与——
体验式科考让人刻骨铭心
9月6日,纪录片导演、公益人黄卫踏上前往新疆拍摄的路程。与之随行的,还有秘境发起的“和李维东一起回收红外相机数据”科学考察的8个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都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9月10日,红外相机数据回收正式开始。旅程的艰辛,超乎大家想象。
新疆库车县一座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峰,冬日积雪覆盖,李维东曾在此发现过伊犁鼠兔的粪便,因此安放了5台相机。志愿者行至此处,发现这座积雪融化后的山峰碎石密布。人行其上,碎石滚滚而落,相当危险。黄卫、谭祥芳等4人在李维东带领下,手脚并用,爬了1小时终于上山。他们在岩壁下看到鼠兔排泄的粪便、红景天被啃食的痕迹,但不见鼠兔踪影。
忙乎一下午,大家垂头丧气,倒是李维东十分淡定。他在一边是岩壁、一边是悬崖的山上熟练腾挪,更换相机电池、拷贝数据,动作娴熟。还安抚众人,“拍到鼠兔是意外惊喜,没拍到才是现在的常态。”自1983年伊犁鼠兔被他发现到2002年,他和同事沿北天山至乌鲁木齐的数百公里山区进行调查,记录在册的伊犁鼠兔仅29只;1992年至2014年,他连续20多年的野外定点观测中没有再见到一只伊犁鼠兔。
此后3天,每日重复相同的艰辛。没拍到鼠兔的相机,要重新更换拍摄位置。陡峭的岩壁鲜有可安放相机之处,他们就得充当苦力:搬石头搭起一个可放相机的平台。雪山上午餐,大家不得不利用汽车挡住风才不至于把食物吹走……
遗憾的是,这次志愿者参与回收的9台相机中,没有一个拍到伊犁鼠兔。李维东告诉大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喜欢在高寒地带栖息的伊犁鼠兔,已经越搬越高。但是借助众筹来的红外相机,李维东在7月底的一次数据回收中,发现了夜晚出没的鼠兔身影,这也是首次通过照片,证明鼠兔在夜晚也会行动。
影响——
人人皆可参与环保
7天的科考行以“失败”告终,但它对所有参与者的影响显而易见。
几乎每一位志愿者,都在其网络空间上传了新疆之行拍摄到的壮美风光和珍稀禽鸟。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山羊、二级保护动物雪鸡等,均被他们在朋友圈推介。谭祥芳说,“此次野外科考虽然没有发现伊犁鼠兔,略显遗憾。但恰恰证明,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必须从你我身边做起。”
年仅25岁的黄卫,则被自己拍摄的主角李维东深深震撼。回到成都后,他开始自带杯子喝水,吃饭自带饭盒,“感受了大自然的壮美,看到科学工作者的坚持,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参与其中,从小事开始做起。”来自上海的胡小莹女士,则在微信上晒出新疆行途中大家捡拾野外塑料瓶等垃圾的照片,呼吁大家爱护环境。
然而,两次众筹、一次讲座和科考,参与者不足100人。这样的宣传效果究竟有多大?
吴雯认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新疆行,他们雇用的司机名叫方鹏,有打猎执照的他,不仅自己打猎,还给很多到当地打猎者当向导。然而7天来,受李维东以及这群志愿者的感染,在乌鲁木齐与大家告别时,方鹏主动说,“以后再也不打了”。科考队解散次日,他兴致勃勃加入了当地的观鸟会。
黄卫所拍摄的纪录片《寻找伊犁鼠兔》(暂定名),10月底将剪辑完成。这部由所有众筹者联合担任制片人的短片,将在各网站上免费播放。
新闻背景
伊犁鼠兔 全球气候变化晴雨表
伊犁鼠兔,主要栖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天山裸岩区,喜寒不耐热。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纳入濒危物种红色目录,目前全球仅中国新疆有1000余只。
1983年,伊犁鼠兔被新疆医务工作者李维东在吉里马拉勒山偶然发现。之后,李维东进入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专职研究伊犁鼠兔。他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天山冰川退缩加速,伊犁鼠兔逐渐退缩到天山高海拔的裸岩山峰上生存。
伊犁鼠兔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晴雨表。它的境况佐证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威胁,并由此引来广泛关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星)每年10月下旬,九寨沟都会迎来最美的彩林季节。记者10月23日从九黄机场获悉,为改变每年10月底至11月到九寨沟“一票难求”的局面,今年10月26日至11月底,九黄机场每日开通的航班数量将达...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