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李娅
核心
提示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层层PK,“发现2014青羊十大最暖人心民生事件”昨日最终揭晓,“建特殊人群培训基地 重燃生活希望”、“社区少年宫 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普惠优质 孩子入园不再难”等10个民生事件成功入选。
由青羊区新闻传媒中心发起的“发现2014青羊十大最暖人心民生事件”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经过第一轮筛选的50个民生事件于去年12月开始接受网络投票选出30强;第二阶段纸质投票之后确定入围20强。
昨日,主办方又邀请了青羊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青羊》忠实读者和省市媒体代表,对入围的20个民生事件现场质询、评分,最终按网络投票占30%,纸质投票占40%、现场投票占30%的比例综合评分,从高到低选出最终结果。
青羊区新闻传媒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持续一个月的网络投票总票数达到了近两百万票,而在第二阶段的读者纸质投票中,也收到了1325张选票。
昨日上午,20个入围事件按照抽签顺序进行一一陈述之后,现场的评审们便直截了当地开始了面对面的质询,其中有很多问题甚至听起来有些尖锐。
“这种形式,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青羊区各项民生工程都真真切切地体现了民心。”这是参与现场质询的评审们的共同感受。大家甚至认为,是否能够最终入选,则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已经赢得了老百姓的心。
比如金沙街道同怡社区书记李德全讲述了“44盏路灯温暖的故事”,虽然最终没能入选,但却打动了很多评审。82岁的程镇川老人是《新青羊》的忠实读者,受邀担任现场评审,听了李德全的讲述后,直言不讳地说:“我觉得那44盏路灯也温暖了我的心。”而坐在他旁边的青羊区政协委员万郁文也有同感,“社区为民办实事的用心,让人非常感动。”
温暖家长———
建起“社区少年宫” 让孩子放学有人管了
去年,一次针对区域内1000多位市民开展的“小学生放学后”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放学后的安全管理、学业辅导、综合素养提高等问题,是很多家长的心头大石。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三视三问三主体\’群众工作法的要求,青羊区把解决家长的这个顾虑纳入了教育惠民工程。”青羊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10月,在专题调研宁波市四点钟学校,总结和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青羊区结合实际启动了“社区少年宫”的建设。“‘社区少年宫\’以社区为主体,街道办事处、社区、学校、家长代表四方组成的“社区少年宫”管理委员会实施日常管理,社区可以委托符合标准的专业机构承接教育服务。主要采取社区利用学校免费提供的教育教学场地和社区活动中心实施教育服务两种形式,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生活代管等教育项目。”
到目前为止,第一批石人北路、商业街、蔡桥、双眼井、鼓楼南街5个试点已经启动,其中石人北路将“儿童跳蚤市场”素质拓展计划纳入“社区少年宫”,商业街开设了戏剧、舞蹈、吉他、书法等特色课程。
第二批八宝街、文庙、羊市街、清水河、清波、草堂路、青华、金鹏、民安社区等9个点位将力争在2015年春季开学前后启动,确保全区30%以上小学生可享受“社区少年宫”的优质服务。
温暖女性———
社区里的“妈妈家” 成了大家的心灵港湾
除了自己的小家,苏坡街道中坝社区的妈妈们还有一个新家———社区的“妈妈家”服务中心。在这个新家,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厨艺,学习刺绣、钩针,还能参加家庭读书会、老年保健养生课堂等。
据了解,“妈妈家”服务中心是一个由政府引导,妇联、街道、企业三方共建的社会公益组织,目前在全省尚属首家。服务中心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每月都会开展与女性生活相关的女性教养、亲子教养、家庭个案解析、厨艺等服务类课程。
除了为社区女性提供各种服务之外,“妈妈家”还倡导大家把关爱、和谐的理念带回家庭,带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开展社区月集,面向街道辖区内9个社区的居民开放,包括邻里开心换、邻里爱心帮等板块;在社区居委会、物管公司、公益组织、学校等单位的积极分子的发动下,还组建了“苏坡街道社区义工协会”,为社区居民搭建互助协作平台。
新闻推荐
昨晚,2014-2015赛季CBA联赛进行了第37轮的争夺,这也是本赛季常规赛倒数第二轮。四川男篮客场挑战重庆队,最终以110比108险胜对手,在取得本赛季CBA“川渝德比”双杀对手这一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两连胜...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