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伙办起足球训练营老外当教练 训练用英语
每天早晨的四川大学足球场上,3名外国人带着10多位小朋友用英语交流着,不停地奔跑,这样的场景吸引了周围不少市民。“你有小孩吗?想来踢球吗?我有英足总发的社区教练证。”说话的是成都小伙王锴和他的同学斯路。这不,王锴和3名外教一起搞起了这个训练营,“我们不为钱,我们只想把欧洲的快乐足球带给大家。”斯路表示。
他的执着打动了足协
“我没有专业学过足球,我只是喜欢踢球,但我有英足总发的教练证。”他叫王锴,一个足球爱好者,却参加了英足总的教练员培训,“这个培训班其实是成都市足协和英足总一起搞的,当时报名的人很多啊,大多是专业的足球教练或者大龄的足球运动员,最差的也都是负责足球教学的学校体育老师。”王锴表示。
当时这个培训班要求:没有足球训练或教学经验的不能报名,这个问题让王锴着实为难,“那时候,我天天往成都市足协跑,辜建明主席都被我搞烦了。”王锴表示,为了能顺利参加这个培训,他还向英国领事馆打了无数次电话,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愿望,“一开始他们不搭理我啊,后来可能是嫌我烦,把我支到大使馆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份执着打动了英国方面还是成都市足协,最终市足协给王锴打来电话同意接收他。
他的梦想教小朋友踢球
其实教小朋友们踢球一直是王锴的梦想,“以前我只是一个爱好者,从来没想过能参与到足球培训当中。”王锴表示。
训练班的时间其实不长,大约只有一个月,但这一个月对王锴的改变是巨大的,“那一期的老师是利物浦来的,名字叫JamesGrow,是利物浦的U12青少年队的主教练。”而王锴培训的内容则是社区教练员的培训,“这个真的很适合我,我肯定成为不了专业队的教练啊,社区教练,这个才是我们缺少,而我又适合的角色!”
参加完培训后,王锴就一直琢磨着怎么将这一个月的所学转化成生产力,“英国的足球理念确实先进,和我们这里古板的训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在这时,王锴的同学斯路从南非回来了,“他一回来,我们一合计,然后就找到了出路!”
他的故事搭飞白引外教
王锴目前在一家大型企业做高层管理工作,“斯路以前是在华为,在国外呆的时间长,我们决定找一帮老外来一起当教练,外籍教练加入,才能把那种快乐足球进行下去,中国教练肯定不行!”“那一段时间,我天天都在研究,成都哪儿的老外多。”王锴表示,当时的他天天出现在三叶草、老书虫等地方,看见有老外就会上去搭飞白,“老外大多比较开朗,上去我就说我是王锴,我在找教足球的教练……不过还是经常被人当神经病,哈哈。好在我脸皮比较厚。”
最终,王锴和斯路找来了A-viv、Peter、Bazaa3人。王锴表示,三人的中文都不太好,“干脆用英文吧,足球是全世界的,而且小朋友来学习踢球,还能练英语不是很好吗?”
■教练团队
王锴、斯路(创办人)
足球爱好者
Aviv(以色列人)
以前是某职业队的队医
Peter(美国人)
15年足球经历外加教育行业从业经历
Bazaa(瑞士人)
以前是英式橄榄球职业运动员
■对话当事人
“让足球成为他们一生的运动”
Q: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王锴:我曾看到小朋友学习足球,虽然踢得很认真,但他们脸上没有笑容,我当时就想,如果是我去当教练,带小朋友踢球,他们会不会高兴一点。
Q:所以你一开始就想要当教练?王锴:对啊。为什么不能有草根出生的教练呢?在国外,他们的足球层次很丰富,在最基层,也就是社区这个层面,而我,作为一个爱好者,正好能在这个方面发挥自己的能量。
Q:当时参加英足总的培训,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王锴:氛围!英国教练就是不停地在鼓励,要求大家要大胆,和我们死气沉沉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Q:你现在就是把这种氛围带给你的孩子?王锴:是啊!我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特别是那些6—7岁的,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让足球成为他们一生的运动。
Q:全用英文小朋友能听懂吗?王锴:基本没问题吧,传球、跑、射门这些单词都不复杂,来一次就记住了,其他的都是靠肢体语言。
Q:目前训练营收益怎么样?王锴:我和斯路两人是没有收益的,都给了外籍教练。每一期结束的时候,我们还自己掏腰包给小朋友们买纪念品。
本组撰稿 天府早报记者谭中微摄影李国东
新闻推荐
明天就是情人节,而春节就在不远处,年关时期,相信大家的购物欲望是特别强烈,本期《风尚志》就为大家搜罗核心商圈主要卖场的双节促销计划,让你轻松买到最划算的年货!■天府早报记者李恩娴殷萍“轻松”购...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