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山小区居民圆了“安居梦”
本报讯(邱飞飞 记者 陈莹莹/文 实习记者 李志豪/图)在游仙区仙人路2段6号的居民夏雨的手机上,一直保存着自己5月份选到新房的照片。“房间布局好,周围超市、菜市场都有,非常方便。”夏雨由衷地说。
今年,游仙区计划投资4亿余元,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1018套,总面积85280平方米。其中818户危旧房棚户区房屋将进行改造,为去年的2.7倍。截至目前,公共租赁住房已开工建设92户,棚户区改造已开工建设150户,完成投资2400万元;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49户,合计12.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9%。
不仅让群众有房住,游仙还不断完善机制,提高服务能力,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棚户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游仙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因为群众诉求利益不一,棚户区改造一直是难点热点。为此,区住建局多次前往成都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了成都市曹家巷的“自治拆迁”的建设模式,即棚户区改不改,要怎么改,都是居民自己说了算,只有群众百分之百同意之后才会启动拆迁。就这样,截至5月底,游仙信用社地块、纬地百乐汇广场等3个棚改项目完成拆迁开工,被视作棚改推进“难点”的搬迁问题在居民“自选方案”下得以有效解决。
房子陆续建设中,公共管理设施也跟着完善。游仙推行以聘用物业服务企业为基础、以服务低收入家庭为重点,公共服务、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三进”小区的管理模式,为“公共租赁住房”小区配套标准超市、幼儿园等公共设施,达到同期中档商业住宅标准。老龙山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周边配套建设的菜市场、幼儿园、超市正趋于完善,石马公租房的项目规划图中各项配套设施也逐步到位。
在继续探索和完善“三进”模式中,游仙还将“住得好”的理念进行了延伸——聘用物业服务,实行群众“回访评价”,评物业服务优劣;制定了问题齐全的“调查问卷”,让住户对保障房的各个评价指标“打分”;实现公共租赁房产保值,对公租房进行及时维护等,让群众住得舒心。
新闻推荐
在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倡导下,9月9日被确立为第一个“全国拒绝酒驾日”。据介绍,选择9月9日作为“全国拒绝酒驾日”有两方面的寓意:一是“9”与“酒”...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