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昨天,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隆重开幕。这是世界共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大计的一场盛会,是一曲以“传承文脉”和“创造未来”为主旋律的交响乐章,是人类多元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
大幕刚启,纪录已经刷新。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100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200个传承人,以及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遗权威学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部分国家文化部部长、驻蓉驻渝各国领事应邀参会,使本届非遗节成为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非遗主题博览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吸引力,构成了强烈的非遗磁场。这一积极效应,源自对非遗保护核心理念的深刻认同,源自对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强烈渴求,源自对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切关注,也体现了对改革开放中国的信任和期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人类生活的这颗星球上,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之间的隔膜依然存在,但非遗节,能让全世界无论贫富贵贱,不分种族信仰,和平对话、平等交流。前不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结束时,7万羽和平鸽振翅高飞,飞向蓝天,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祈愿。紧接着揭幕的成都国际非遗节,则从另一个维度传递和诠释了中华民族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对和平的倍加珍惜。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应以史为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交流互鉴中延续文明,在同舟共济中开创未来。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识中,每一个参会者,带来的只是一个国家的自豪,带回去的将是整个世界的精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今天的中国,正砥砺行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根深才能叶茂,根脉切断不得。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通过非遗保护,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美德、中华文化传播出去,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拥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唤起一代代人的文化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就一定能接近目标,实现梦想。
作为非遗大省,四川为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自国际非遗节确立以来,四川省会成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不仅为成都、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展示平台,打开了传播窗口,也拓展了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渠道。近年来,成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举办非遗节的持续投入中,在一步步把国际非遗节打造成一流文化节会,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参与世界跨文化对话,以积极开放的中国内陆城市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厚重和积淀,传达中国发展的力量和信心。
预祝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取得圆满成功,在以往基础上,更加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办出效益,体现中国梦想、四川特色和成都水平。
新闻推荐
昨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协办的“2015绿色发展与创建生态文明新标杆发布会暨第二届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成都市被授予“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称...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