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寒冷,夫妻俩在房内烤火
9月12日,小雨。位于都江堰境内的龙池景区,被一层奶白色的薄雾笼罩着。因为封闭打造,10年来,这里已鲜有游客进山,不变的是,景区内万物依然生长。这座原始森林,是熊猫、金丝猴、黑熊、羚牛等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还有一座亚洲最大的杜鹃花园,每年春天竞相绽放。10年来,有一群人自愿留下来,守护这片美丽的风景。其中,周小芳和李建书夫妇坚守时间最长,他们上山十年,在不通电的板房里一住就是7年,4000余根蜡烛陪伴他们度过一个个漆黑的夜晚。
夫妻情深
听收音机报时给丈夫做饭
从都江堰城区出发,一个多小时后,即可来到60公里外的龙池景区。
2005年开始,龙池景区进行封闭式打造。从那时起,景区的工作人员开始撤离。同一年,李建书和周小芳逆行上山,开始守护那一片杜鹃花园。
景区不通电,手机也没信号,几乎成为无人区。守护山林,防火防偷猎,成为落在他们肩上的责任。
51岁的周小芳坐在火塘边烤火,听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现在,北京时间5点整。”听完报时,周小芳冲进旁边同样由木材搭建的厨房,系好围裙,和面,准备蒸馒头。
她估摸着,巡山的丈夫李建书快回来了。山里天冷,她要赶在丈夫巡山回来前,为他烧上一壶滚烫的开水,蒸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
等丈夫的时间,她就收拾家务,或者看一会儿《知音》,绣一段十字绣。
坚守十年
播下的杜鹃种子已经开花
看到板房腾起的一缕炊烟,正往山下走的李建书心里暖暖的。9月12日早晨7点半,李建书就背上干粮离了“家”,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几名护林员巡山去了。这,只是夫妻俩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一晃,周小芳与李建书在这个杜鹃花园干了十年。
2005年,在一个乡亲介绍下,他来到杜鹃花园上班。一个月300多元钱工资,让他有点失望。不过,两个月下来,“我居然还有余钱。”李建书说,山上没机会花钱,他把钱交给老婆。
3个月后,周小芳跟着一起上山。龙池杜鹃花园,有400多种、20余万株杜鹃花。其中,引种栽培野生杜鹃种类与数量位居亚洲第一。
李建书亲手种下的杜鹃,几年前已经开始绽放。“花开,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重建杜鹃园
赴墨脱采种差点车毁人亡
与花作陪,听起来浪漫。事实上,这只是看上去很美。
灾后重建杜鹃花园,李建书与同事们一道,奔赴云南、西藏、四川各地采种。采种,要翻山越岭,是一个危险的活儿。他们要先找到有杜鹃的地方,还要挑选种子成熟的季节。
李建书还记得,有一次,他跟着科研人员去西藏寻找杜鹃花种子。科研人员把目标锁定在墨脱县的多雄拉山口。深秋时节,路边结冰,机耕道狭窄又险峻,路面仅能容一辆车通行,另一侧是万丈悬崖。
租来的越野车行驶了一段路程,司机就不想干了。“路太烂,太滑,担心出意外。”李建书说,坐在车上,颠簸中,大家感受到了一股死亡的气息。危险真的来了,在一处悬崖边,由于路上大石头太多,司机控制不住,他感觉汽车马上要翻下悬崖。“完蛋了!”他默念着,这回可能回不去了。幸运的是,汽车又被司机扳回来了。
在5200米的山顶,李建书和同事们采集到了高山杜鹃花的种子。西藏行,他们带回来50多个品种的杜鹃花种子。
巡山走两天
意外救助野生大熊猫龙龙
守护杜鹃园的同时,李建书也守护着山里的飞禽走兽。
2012年4月17日,在保护站50米开外的竹林里,工作人员刘素康发现一只削瘦的熊猫在吃竹子,动作很慢。担心这只熊猫有问题,刘素康和李建书结伴,小跑了一个多小时到山下,找到有信号的地方报警。
报完警,他们又步行上山,守护受到惊吓藏起来的熊猫。他们等来了专业救护人员,经过诊断,那只熊猫营养严重不良,患有胰腺炎、心肌炎、肝脏严重受损,体内有大量蜱和蛔虫。
这只熊猫被取名为龙龙,经过救治,体重由62公斤长到了110公斤,被送到动物园颐养天年。
巡山,李建书常常与保护站的人编在一起,几个人分为一小组,沿着自己负责的路线巡逻。“一般情况下,早上7点半出发,下午四五点回来。”李建书说,如果巡山路线更长,他们一天没办法打来回,只好背上帐篷和干粮。晚上,找个平坦的地方扎营,第二天继续巡山。
这些年,没有电,周小芳夫妇就用蜡烛照明,靠4000多根蜡烛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江文)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日前在成都举行。会上,江油累计签约金额16.15亿元。海科会上共有27名海外高新人才与江油签订协议21个,其中:正式协议3个,意向性协议18个,累计签约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