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娃娃只认得阳台上种的芦荟和炒菜时锅里的小葱。”一个多月前,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高一学生小杨的爸爸老杨曾这样感叹。但一个月后,老杨在朋友圈中却喜滋滋地发出了一组照片,图片中是小杨和其他的高一学生进行的蔬菜义卖。
此前,在爸爸口中曾五谷不分的娃娃则是这些蔬菜的种植者和收获者。成都商报记者从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了解到,这些蔬菜都采摘于校园内的一块“有机农场”。
一个多月前:
开垦校园农场 高一学生当“主播”
一个多月前,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一块校园内的农场被开垦出来,并为高一的同学们举行了“开播”仪式。本次活动还特别聘请到高一四班魏诗颖的家长,四川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魏育名教授担任指导专家组组长。高一年级学生全部到场,并根据农学专家的指导,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种子。在老师及受邀家长的指导下,展开田间劳作。老师告诉记者,这是希望学生能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增强责任感,并感受生命的成长过程。
莴苣、茄子、藿香、海椒、生菜、草莓……40余种蔬菜和水果的种子被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播撒在泥土中,孩子们成为了此次果蔬栽培的“主播”。高一二班学生李馨说:“开播的过程很不容易,但是也很新鲜很快乐。”肖梅冶的家长说,“这是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一点调剂,田地里有孩子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一个多月后:
农场收获大 未来或自主投币购菜
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教务处梁主任介绍道:“我们开设这样的课程,一方面想简单普及学生的农学知识,想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体验生活,通过对劳动成果的义卖让每个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了解社会、理解生活;另一方面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这样做也是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有益探索。”
一个月后,海椒、生菜等蔬菜均已收获,农场收获的成果将归各班所有,学生们为这些劳动的果实举行了一场义卖。记者还从校方了解到,学校已经将“有机农场”作为实践性课程纳入了校本课程体系。每个年级都将开设该课程,种植和研究时间为一年,种植结束,再统一举行交接仪式,移交到下一年级。截至发稿前,学校已经在每个班级菜地前安装好了自动投币箱,以后教师家长到菜地中可自行采摘。
成都商报记者 梁梁
新闻推荐
学员有学员称要签署一份保密协议,包括不透露退款细节,配合公司做澄清等。青麦不是故意关门,而是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解决方案。负责人今日到工商部门接受调查。“保证就业”“工资4000~6000元”……多...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