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刘木木 发自上海
为挑战深渊极限,崔维成刚刚造出7千米“蛟龙”号,立刻又牵头研制万米级的“彩虹鱼”。
与国家项目“蛟龙”号不同,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彩虹鱼”由民营企业投资打造,民间认为它同样分担着一个大国的蓝色海洋梦。
崔维成于三年前跳出体制,目的是加快研发进程。但现在,“彩虹鱼”能否被国家承认,是崔维成所在的尴尬处境。
彩虹鱼
●11000米载人深潜器;
●由民营企业投资打造。
●2019年5月,“彩虹鱼”将冲击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张謇号
●4600吨位的“张謇”号长97.55米;
●是上海彩虹鱼公司投资建造的科考母船;
●能支持“彩虹鱼”水下作业。
牵头人
●“彩虹鱼”的牵头人,最近被《自然》评为“十大中国科学之星”;
●他也是“蛟龙”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和团试代表;
●他获得过“深潜英雄”等国家荣誉。
三大任务
挑战深渊踏出关键一步:
测试、科考、旅游
台风“尼伯特”抵达上海时,带来一场毛毛雨。
停泊在上海浦东临港芦潮港码头的“张謇”号,一度打算离港避风,原计划在7月8日、9日、10日三天进行的开放日,也因此临时取消。
“张謇”号是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一艘科考母船,能支持11000米载人深潜器“彩虹鱼”水下作业。
首航承担三个任务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是“彩虹鱼”研发设计牵头人,这个中心已经研发出了一台11000米的复合型无人潜水器及多个11000米着陆器。
7月12日是“张謇”号首航日,台风打乱了计划,崔维成特别忙。船离港前,面容消瘦的崔维成站在甲板上,海风夹着细雨,乱了他的发型。
他说,这是“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的关键一步,首航承担三个任务,第一是对船舶的远航性能和随船队员进行测试,第二是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境内的新不列颠海沟做科学考察,第三是进行科考和观光旅游结合的尝试。
船长查达武介绍,“张謇”号将沿中国沿海进行科考设备调试,然后在厦门补给,再沿西太平洋南下,穿越赤道进入巴新境内。
未来瞄准小众市场
彩虹鱼公司则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此次行程名为“海上丝绸之路”首航,主题为民间文化、经贸、科技交流,随船科学家将进行微生物、深海海水取样。未来,“张謇”号还将开展电影拍摄、探险、海底救援打捞。
“张謇”号将协助巴新的一家矿业公司,对两处海洋矿渣倾倒地作出相关环评。矿藏开采是巴新的支柱产业,矿渣主要往海沟倾倒,海洋生态备受污染。
巴新经济水平与中国上世纪80年代相近,旅游处于未开发状态。当地海底有很多二战沉船,珊瑚、鱼类、岛屿目不暇接。未来“张謇”号的旅游项目,瞄准的是国内高端小众市场。此次首航就向公众开放了4个批次旅游,每批次10人。彩虹鱼公司介绍,巴新游的行程10天左右,公开价格为129000元,接近南极北极游。
“张謇”号计划于9月22日回国,因台风而取消的首航仪式,将由“首航归来迎接仪式”取而代之。
技术挑战
水下万米抗压:
就像两辆坦克碾过指甲盖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办者,与崔维成同为江苏海门人氏,崔维成视这位先辈为“家乡英雄”。
4600吨位的“张謇”号长97.55米,它搭载万米级海洋着陆器、无人潜水器、载人潜水器“彩虹鱼”,共同组成了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系统协同,精细作业
彩虹鱼公司介绍,根据以往的经验,要了解海洋,仅靠一个载人潜水器,至少在作业上难免有磕磕碰碰之处,就需要一套系统来协同作业。未来这个流动实验室能满足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学科海洋调查的需要。
该公司向成都商报记者详细描述了流动实验室基本运作:科考母船从陆地奔赴海洋,着陆器沉入深海,其携带的诱饵与抓篓采集鱼类等动物样本,着陆器上的摄像头实时传送深海画面至母船,获得深海基本参数。
“这就好像前面有一座黑色的房子,我们对里边的情况一无所知,让科学家先期进去是冒失的,这就需要机器人先去了解黑屋子内大致的情况。”彩虹鱼公司介绍,接下来的任务轮到无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相当于先遣队,能进行更精确的搜索,“它能确定黑屋子内的东南角有一张桌子,桌子上还有一个瓶子。”
“黑屋子”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以后,轮到主角“彩虹鱼”登场了。有了此前的配合,“彩虹鱼”将直奔瓶子而去,进行“手术刀”式的精细作业。
还要解决大小便问题
受电池与氧气的限制,科学家在深海的作业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彩虹鱼”出现突发、危险状况,无人潜水器能充当“守护天使”。
“彩虹鱼”的关键技术是抗压,11000米深渊的压强,相当于两辆坦克从指甲盖上碾过。“彩虹鱼”还要解决科研人员的大小便问题,“蛟龙”号每次海试之前,科学家就不能想吃就吃,他们不能喝太多的水,甚至要提前一天禁食。
“彩虹鱼”将比“蛟龙”号轻,“如果让蛟龙号下潜到海底10000米,耐压也不是问题,设备也不会损坏,最大的问题是下得去,还得上得来。要上得来,重点是扔掉配重,减轻载人器的重量。”崔维成说。
关键角色
“中国科学之星”为何告别蛟龙号?
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崔维成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看中,调任中船重工702所副所长,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
2013年,“蛟龙”号创造了现役研究型载人深潜器的下潜深度(超7千米),中国得以探索99.8%的海底。作为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和团试代表,崔维成获得“深潜英雄”等国家荣誉,最近还被英国《自然》杂志评为“十大中国科学之星”。
“把蛟龙号做完就离开”
令人意外的是,“蛟龙”号获得成功后,崔维成即宣布离开702所。他在去年年底写的一封小范围公开的感恩信中透露,他离开702所的想法由来已久,“我在所里的作用越来越小,产生了把蛟龙号做完就离开的打算。”
彩虹鱼公司则解释说,崔维成做完“蛟龙”号后,国家并没立项做11000米,而是掉头做国产化的4500米,但崔维成认为,他已经做出了7千米,再回头做4500米,那简直是浪费时间。
“蛟龙”号从立项到研制成功用了十年时间,崔维成认为,按照这个速度,国家安排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时,可能别的国家已经抢先,如果自己单独分出来,再组织一批人,就能将国家串联的两个项目变成并联,更快地追踪国际前沿技术。
师弟小女儿意外命名彩虹鱼
崔维成先辞去702所副所长的职务,考察了国内四所大学,最终决定依托上海海洋大学,从零开始建立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他说,选择上海海洋大学,“主要是被潘迎捷校长的个人魅力所吸引。”
辞职就意味着他要自谋稻粱。他自掏200万腰包,向家人、朋友寻求资金支持,给一些校友写信描述他的海洋梦。最终,崔维成在英国留学的师弟吴辛成了他的合作伙伴。吴辛现为彩虹鱼公司董事长。
崔维成在感恩信中透露,吴辛将崔维成的这个请求和家人商量时,他的小女儿问:“崔叔叔要搞的潜水器,是不是像彩虹鱼一样,在海里游来游去?”
“彩虹鱼”的名字由此而来,它来自丹麦童话,和“蛟龙”相比,它少了很多国家色彩,却多了几丝童真。
可这是一条“民间”的彩虹鱼。
一点想法
影响不断扩大 曾想要个名分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深海空间站,彩虹鱼公司介绍,“十三五”规划已将相关项目分给13个科研院所,再由同一个部门进行统筹和总装,“但这13块,目前我们至少做完了1/2。”
成都商报记者发现,上海交通大学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作中心承担了上述科研的一部分,早在2013年10月,就有消息称代号“龙皇”的11000米深海遥控潜水器样机研制成功,今年4月,又有相似消息流出。
彩虹鱼公司认为,上海交大的项目预计到2020年才能研发成功,而2019年5月,“彩虹鱼”就将冲击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过去三年,“彩虹鱼”的影响不断扩大,“研究中心与国家科技部、国家海洋局接触很多,后者觉得,这件事就要成了,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彩虹鱼公司说,崔维成曾打算将整套系统送给国家,但需要国家给他一个名分,可是被拒绝。
崔维成最近就面临海试许可证的批准问题,“张謇”号首航尽管搭载了新华社记者,但仍更像一次民间行为,此次首航,一直是彩虹鱼公司在对接巴新外交部、旅游局。
在6月底公司内部的一场会议中,崔维成说,1993年他回国时,决定将这“100多斤”献给国家,并立志把学科带领到国际前沿。他说,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只要将“彩虹鱼”万米载人潜水器做成,就是成功。
但他希望科技界的有些人明白,靠抱怨不能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体制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民族复兴需要更多的个人加入,我所做的就是示范作用,这一生我能为社会做些贡献,才对得起国家。”
新闻推荐
7月17日6点26分至7点7分,百度推广排名靠前的***——“澳门威尼斯人”,半个多小时内投注额从7900万元暴增至1亿元,投注用户数也由47万人增加到62万人。记者持续两个月关注百度搜索发现,多家赌博...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