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绿色火箭发动机铸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贵田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 民用产品生产线,唯一的遗憾

来源:成都商报 2016-07-07 17:14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商报记者 蓝婧 发自西安

近日,长征七号成功首飞。作为目前我国发射的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有一颗强劲的“心脏”,持续为她提供动力,这就是我国最新研制的新一代航天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发动机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国家,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绿色环保。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一位火箭发动机专家率先提出了中国要发展绿色环保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想。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067基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的前身)主任的张贵田。

这台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发动机到底是如何研制完成的?我国探索太空的步伐如何从常规有毒到绿色无毒一步步走来?昨日,今年85岁高龄、被称为绿色火箭发动机铸梦者的张贵田,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独家专访。

张贵田

中国工程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

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在国内率先提出用液相分区方法解决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难题;主持研制成功的高空发动机、双向摇摆二次启动常规高空发动机、双组元微型发动机均填补了国内空白。

张贵田先后担任了多种战略导弹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术负责人或行政总指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主持067基地工作期间,负责研制交付的发动机保持了100%的成功率。

85岁高龄的他,至今仍一直在从事我国新一代高性能、低成本、无毒、无污染、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决定/

我们当然不想 落在别人的后面

成都商报记者:最早是怎么决定要研制液氧煤油发动机的?

张贵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形成了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的系列,但使用的都是有毒的常规推进剂。随着中国人探索太空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常规有毒有污染的推进剂火箭,无论从推力还是性能上,确实很难满足我们国家的要求。

研制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绿色环保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用,是世界各航天大国梦寐以求的目标。我们当然不想落在别人的后面。液氧煤油无毒无污染,适合用于民用航天比如运载火箭,所以,当时我们就提出了发展绿色无毒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想法。最早提出的是发展液氧-烃发动机,烃类就包括煤油、甲烷、丙烷等。

难题/

空气是不是会爆炸

我们根本摸不清

成都商报记者:据说对这项技术的研制,国内外当时并不看好?

张贵田:当时,苏联的液体发动机是世界一流的,过去只有他们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其他国家也试过,但最终都放弃了。当时,我们决定搞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时候,也是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的。在做涡轮泵联试时,燃烧燃气温度这么高,出来的高温燃气会出现什么问题,空气是不是会爆炸,系统到底怎么调整等等,我们根本摸不清。

从分系统的实验一步步走过来,发动机系统问题最难,还有高温高压、推力室的冷却问题,高速的涡轮泵技术都存在难度。这种发动机有它自己的系统特性,摸到了、掌握了,问题就解决了,后来我们研制18吨级的补燃发动机就很顺利了,一次就起动成功。

攻坚/

大多是手工打造

没法批量生产

成都商报记者:最难的时候是哪一段?

张贵田:最难的是突破闭式循环系统的起动那几年。闭式循环发动机的室压特别高,起动程序及加速性是关键,调整不好,一下就把涡轮烧坏了。头几次失败了,单是起动问题就攻关了两年多,三次爆炸,都是启动问题。

一开始一次次失败,心情确实比较差。当时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不像现在,没有真正的设备工装,大多是手工打造,没法批量生产,生产一个发动机很困难。一年半载才研制出一个,一下就失败了,那种感觉是非常不好的。

成都商报记者:您当时觉得有压力吗?

张贵田:有国外专家说,即使我们能把发动机设计出来,也无法制造出来,国内声音一开始也很嘈杂。整机试验的时候,钎焊水平不高,推力室冷却通道链接强度不够,我们就用低压的水冷却。有人调侃说,哎呀,你们是三组元燃料,意思就是液氧煤油又加了另一种东西,这种讽刺的声音也有。

领导说,老张啊,这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解决啊。我就说一句,我们要解决!可能很多人感觉压力很大,我也感觉有压力,但并不是说不得了了。我搞过几个型号的发动机,也碰到很多困难,经历了很多失败。不管别人怎么看,你干你的,至于别人怎么说,不要太在意。

奋斗/

一点单词没学过

说梦话也在练外语

成都商报记者:听说您以前做过邮递员,后来为什么会研制发动机?

张贵田:我是半路出家。我出生在河北农村,1949年天津解放,我就进城了。当时没有更多的想法,就是参加革命,我还被评为优秀交通员。当时邮政管理局里都是有文化的,学历至少是中学以上,我小学才念了几年,还没毕业,人家觉得我们土、瞧不起。

那时候国家要培养干部,白天工作,晚上夜校,学语文、代数,后来我脱产考入了工农速中,三年把中学六年课都念完了。中学毕业后要考大学,家里还不同意,农村嘛能挣钱糊口就成,觉得你都找工作了,一个月有点钱可以养家了。但我还是说试试吧,没想到一念就念了七八年。

我学习了五六年,跟人家正规年制学校科班出来的不一样,我最大的困难是外语,一点单词没学过,ABCD都是化学物理上学的。那时掌握不了方法,头大啊,怎么都记不住。晚上说梦话也在练外语。

成都商报记者:那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想过自己会成为工程院院士吗?

张贵田:那时候我可没想过自己会干这套东西(笑)。

我中学学习还可以,是班长,我们班的数学都很好。后来要去苏联学习,我考得也还可以,不知道怎么就折腾上了。

后来响应国家号召,我学的是钢铁冶金,学军工,到了当时的苏联又学的是导弹发动机。当时液体发动机用在武器上,好多人都去学习导弹武器的相关知识,后来开始发展航天了,这部分人包括我又到了航天。

成都商报记者:现在回过头来,您怎么看当初的选择?

张贵田:我觉得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给航天动力开辟了一条开创性的路子,对之后的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带动了好多新材料的研制。

有些东西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当时社会和国家需要。我也不像别人想的多么了不得,我们搞科研就是一种担当。

未来/

500吨级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正在攻关

成都商报记者:您这辈子都在研制发动机,这次长七首飞成功对您意味着什么?

张贵田:我参加过多个型号的火箭发动机研究,包括发射第一颗中国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动机等等。20世纪8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067基地如何发展,我本来想做三件事:

一是把发动机研制基地从山沟里搬出来。那时候我们还在陕西秦岭的一个山沟里,生活条件差都可以克服,但工作条件太差,搞科研太困难,甚至有一年全基地只交付了一发弹。有不少人离开了基地,国家需要,我留下了,我想天下的黄土都埋人,在哪儿都一样。与全基地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终于迁出了三线,搬到了西安,为长远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第二就是要搞液氧煤油发动机。新型无毒高性能发动机,现在长征六号、长征七号上天了,成功了!今年下半年还有长征五号要首飞。现在我们还在进行地面500吨级更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攻关,用于未来的载人登月、大型空间站、深空探测等。

唯一的遗憾是,我一直希望能建成一条像样的民用产品生产线,做得不好。人活一生,总得有点遗憾吧。

新闻推荐

内昆铁路因暴雨塌方 昨日上午水害路段已抢通

7月5日夜间至6日凌晨,内昆铁路沿线普降大到暴雨。在铁路部门开展巡查时,发现铜鼓溪站至滩头站区间181公里处的左侧棚洞被泥石冲毁,造成约400方土石溜坍,土石涌上轨道。小儿坪站至铜鼓溪站、普洱渡站...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绿色火箭发动机铸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贵田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 民用产品生产线,唯一的遗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