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微信扫墓”不妨加入更多人性关怀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7-03-30 10:26   https://www.yybnet.net/
□文昕雨

清明的细雨还没有如约而至,但不少人对逝者的思念早已开始积聚,催生出各种寄托哀思的形式。近日,成都、南京等地先后推出的微信祭扫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触”起满屏争议,“扫”出一堆是非,让以往祥和的祭祀共识,莫名多了一些嫌隙。

不可否认,市场总能够在层出不穷的需求下,不断地更新供给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信祭扫的出现,正是满足部分人群“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无论是同步显示在公墓现场的LED大屏,还是直播代扫的微小镜头,这些被无数的0和1组成的互联网语言,所传达的对象、附着的心意,本质上与传统祭祀方式对逝者的眷恋和怀念并无二致。

不只如此,微信祭扫等新兴方式所秉持的理念,除了具备最新的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手段之外,也在不经意间推动了环保、文明观念的进步。以往,我们用焚烧纸钱给逝者带去慰藉,却鲜少顾忌足以燎原的“星火”;我们点燃炮竹尽情地表达情感,却不经意间在幽静的山间、肃穆的场所制造了喧嚣……微信祭扫固然不足以涵盖我们内心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但其中带来的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这种“稀奇”方式的“流行”,会不会消解清明时节的仪式感,让我们内心充沛的感情变得廉价。毕竟,时代的变革,始终无法割裂情感的延续,技术的革新也始终无法取代网络背后的人性关怀。不过事实上,与微信扫墓相似的案例早已被广泛接受。新年佳节,不少人熄灭手中的明火,选择去点燃网上虚拟的引信;国家公祭日,更有高达1500多万人次在公祭网上点烛、献花、鸣钟、祈愿。一如光明不灭,正义永恒,我们所祭奠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怀念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思。新颖不会减轻感情的厚重,简单也并不代表仪式感的消弭。实际上,为真挚的情感寻找到有力的支点和宣泄的出口,是所有祭奠行为外衣下的本真。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扫墓的出现,虽然不足以成为移风易俗的标志,却依然带来了伦理道德上的争议。直播扫墓会不会涉嫌侵犯隐私?代人尽孝适不适合家庭伦理?线上扫墓随意定价是否合理?这些疑问的产生,显然是在饱满的情感表达之外需要引起思考的现实课题。毕竟,再懂得需求的市场,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再强烈的缅怀之情,也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新事物新现象屡屡搅动时代浪潮的当下,公序良俗不能缺位。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从土葬、火葬,到树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从鞭炮、香烛、纸钱,到鲜花果品、网络祭奠,社会习俗始终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妨以一颗开放、有序的心态看待传统祭祀方式的革新,在日新月异中呵护好最质朴的情感,历久弥新。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重视基础科学 抓住年轻人

罗伯特·胡贝尔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国际知名化学家、生物学家、结构生物学家年逾八旬的罗伯特·胡贝尔,走上分享讲台时依旧精神矍铄。3月22日晚,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出现在“四川省人才之...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微信扫墓”不妨加入更多人性关怀)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