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成都民俗专家袁庭栋:老成都人过中秋,除了月饼还要吃水果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09-22 03:16   https://www.yybnet.net/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成都民俗专家袁庭栋: 古典舞展示。

中秋将至,你准备扶老携幼登高望月,还是呼朋唤友饮酒吟诗?中秋节由何而来?老成都人如何过中秋节呢?9月19日,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成都民俗专家袁庭栋娓娓道来。

在他看来,中秋节是三大节日之中团圆味道最重的节日,重要性仅次于春节。在文化取向多样性的今天,虽然许多人都在抱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节庆气氛不浓,传统节日在形式和内容上尽管有所变化,但其文化根基却不会动摇,也不会消亡。

中秋成节始于唐

袁庭栋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中秋”一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周代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但那时的“中秋”仅仅是个单纯的月令时间,并不是个节日。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很可能与古代秋季祭祀活动有关。根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收获的季节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成为节日始于唐朝,《唐书·太宗记》即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著名民俗学家高丙中表示,中秋节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赏月,后来扩散到民间。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无论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是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都寄托了人们的思乡之情。

吃完月饼吃水果

谈及老成都人如何过中秋,袁庭栋说,不同于端午节外出赛龙舟、清明节回乡祭祖,中秋节是一个家庭节日,大部分活动都在家里完成。

袁庭栋认为中秋节最为重要的是家人团圆,其次是吃顿好饭。他记忆中的中秋节一定要吃两种东西,一是月饼,二是时令水果。“过去不像今天这么物产丰富,水果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那个时候水果是要分季节上市的,中秋节正是水果最多的时候,梨子、桃子、石榴都有。”

袁老先生回忆,从他记事以来,吃月饼之前,家人都要点香烛拜祖先,“中秋节举家团圆,点香烛、烧纸钱也是想祭拜过世的亲人,喊他们一起回家过节吃顿好的。”

“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在月光下进行。”袁庭栋认为,“赏月其实都是文人墨客的嗜好,普通人家能够一家团圆就满足了,当然有月亮赏,就更锦上添花了。” 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新闻推荐

原来,女人的衣服都是季抛型的

每到换季,女人们都很焦虑。焦虑什么呢?当然是焦虑没有衣服穿啊。不要跟她们说:“明明一衣柜的衣服,咋个没得衣服穿嘛。”她们...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成都民俗专家袁庭栋:老成都人过中秋,除了月饼还要吃水果)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