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新区举办知识产权讲座
2.知产案件庭审现场成都高新区法院对标国际,打造知产保护大格局
朱政勍本报记者刘冰玉文/图
3503件,这是截至今年12月10日,成都高新区法院涉知产案件受案数。时间回到2009年,高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之初,全年的受案数不过39件。10年间,该院涉知产案件受案数年均增速达到了239.8%。
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迫切需求。成都高新区作为全省经济外向度最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区域,其与生俱来的创新创业气质呼唤着司法对于创新创业良好营商环境的塑造和保护。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市场主体技术创新活跃度持续增强,出现大量涉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纠纷。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司法日益成为当事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主渠道。法院要如何充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审理效率?
更加便利的诉讼服务、更加专业的审判团队、更加完善的保护机制,高新区法院以此为抓手走出破题之道,为成都市创新创造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审判
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团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之一。
2009年,被称为知识产权“西部第一庭”的成都高新区法院知产庭正式成立。10年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快速发展。“一快一广一新”这是高新区法院回顾近年来涉知产案件发展特点的总结。“快”指案件增速快,“广”指纠纷范围广,“新”指案件类型新。高新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法院案件受理数从2008年的7件猛增至2018年的1121件,受案范围从著作权、商标权等传统纠纷拓展至商业秘密、虚假宣传等疑难复杂领域,同时伴随了大量涉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纠纷。在此巨变下,案件审理难度可想而知。
员额制改革吹响了法官职业化专业化前行的号角,也为知产领域审理专业化发出了动员令。
6名员额法官、14名法官助理,80%拥有硕士学位和5年以上审判经验,部分拥有英、俄、日等高等级语言证书。这样一支精英化审判队伍,为高新区法院审理疑难繁复的知识产权类案件提供了十足的底气。“拉菲”葡萄酒、金山软件等著名商标侵权纠纷案件,影咖电影点播系统侵害《宫锁沉香》信息网络传播权、微信公众号图文游记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等著作权纠纷案件,利用“换皮”形式复制游戏源代码、复制游戏数据制作“外挂”等侵犯著作权案件……这些足以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程中留下印记的精品案例,皆是出自这个审判团队之手。
目前,高新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和航空经济在内的“3+1”主导产业领域,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审判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8月,《知识产权审判技术专家管理办法(试行)》在高新区法院应运而生。其中明确规定,案件审理涉及复杂技术事实认定问题,审判人员认为需要向技术专家进行技术咨询的,可提出需要咨询的事项。这一机制不仅可以让审判员“借脑”技术专家,厘清复杂案情,同时也理顺了技术专家参与知识产权审判相关机制。在保证审判严肃性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弘扬司法民主,也有利于强化司法监督和提高司法权威。
保护
更具深度广度的法律服务
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进入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员工在工作期间创作的微信推文,换个标题一稿多投,是否侵犯了单位的著作权?对于本案,法院审理认为,案涉作品属于其为完成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不仅需要作者的知识性劳动,也离不开公众号运营企业的投入,故判决当事人侵犯了公司著作权,应当赔偿损失。
本案标的虽不大,却是高新区各类新经济主体涉知产案件快速增长的一个缩影。不断丰富的新经济业态在“广度”上,不断变化的纠纷形式在“深度”上,同时对法院涉知产案件的审理水平提出要求。高新区法院打出“快保护”“严保护”“同保护”组合拳,优化审判流程回应群众对于司法服务的期待。“知识产权官司怎么打?对于许多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企业来说,想维权而不知道怎么维权的门槛客观存在。”高新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端“快保护”的便利化诉讼服务平台正是为此而设立。通过建设一窗口、一热线、一手册、一网络、一通道,当事人即可享有知识产权案件服务专窗咨询、自助热线语音服务、知识产权经营风险提示、网上立案、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审理绿色通道等服务。
专门的“三审合一”知识产权法庭,则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加上类案快审机制的推行,深化繁简分流,推广要素式审判模式,当庭宣判率大大提高,有利于促成当庭主动履行,提升当事人获得感,则是“严保护”的题中之义。
促进智力成果及早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畴,实现知识产权保护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要达成“同保护”这一愿景,沟通协调至关重要。高新区法院与企业召开恳谈会,提供司法建议、维权指导等精准司法服务已成常态。同时,该院促进企业与中介机构双向对接,推动智力成果权利化;加强与科技、检察、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推进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加大侵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力度。
改革
更加理性科学的破产办理
办理破产是世界银行评估营商环境的十大指标之一。随着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对提升破产审判工作效率、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提出更高预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破产企业的知识产权往往被忽视,或者在破产清算时被遗漏,或者在资产评估中被低评,而这部分无形财产的价值在破产财产中往往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种现象不仅造成破产企业财产的隐性流失,也不利于对广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和知识产权的延续,应当引起重视。
因此,对于破产程序进行规范,既要做到缩短审理周期,切实维护债权人利益;又要做到规范有序,避免办案粗糙造成的财产损失,特别是知识产权损失。高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庭不断思考如何优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提出对于破产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的构想,并将思考成果通过法院正式文件形式予以固化转化。今年7月,高新区法院印发《关于简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的工作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成为全省首家出台简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指导文件的基层法院。《指引》明确规定,对事实清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务人财产状况明晰的破产案件简化审理程序,原则上于裁定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而对于情况复杂的企业,并不是简单的“一破了之”,而要秉着“能救则救”的原则,最大限度避免破产造成的财产流失。
通过建立针对破产工作的“府院”联席会议机制,高新区法院审慎区分“僵尸企业”和暂时陷入危困的企业,依法驳回试图通过滥用破产阻碍执行、扰乱债务人正常经营秩序的破产申请。同时,综合运用重整和解等制度手段促进有价值的危困企业转型升级,对破产工作中遇到的税务申报、工商注销、职工安置、重整企业信用恢复等问题以会议纪要等形式固定下来,力争形成长效机制。
结语
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覆盖全国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将基本建成,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发展。”2018年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第四次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作出的展望,如今已经即将实现。
今年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高新区在今年获评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园区。
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将面临案件数量持续增加、案件类型继续拓宽、服务大局要求不断加强、当事人诉讼需求不断提高等新挑战。
面对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高新区法院将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以“高新知产”司法保护的响亮名片持续助力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记者|黄昱担任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不到一年后,唐勇就辞职了。12月17日早间,华润置地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唐勇辞任公司董事会主...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