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者吴先生1月13日至14日与妻弟、妻弟媳共同吃饭、喝茶聊天,最终妻弟(发病时间1月21日)、妻弟媳(发病时间1月23日)确诊为二代病例。
确诊者袁先生1月17日、19日、21日分别与妻子以及两位朋友同吃饭、聚餐,最终,妻子(发病时间1月27日)被确诊为二代病例,两位朋友(发病时间分别为1月28日、2月1日)被确诊为二代病例。
另一病例1月22日自驾回泸州探亲,其间与堂弟(2月5日泸州确诊)聚餐,1月28日返蓉,1月30日发病,自服药物无缓解,2月5日就诊,2月8日确诊。
成都市之前相继出现多起聚集性疫情,其中尤以家庭聚餐等居多。
何为“聚集性病例”?据市疾控中心介绍: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判定为聚集性病例。
截至2月17日24时,成都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0例,而关于“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的登记达4000多例,意味着平均每例确诊病例就有近30名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很有可能带来新的传染源,因此对每一个都要进行严格的追踪和管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据中心流调组成员周蓉介绍,“可以说做好‘密接’的追踪排查工作,就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关键。”
什么是第三代感染案例?周蓉说,第一代感染者指首次与含有病毒等病原体的环境密切接触并感染的人群;第二代感染者,则是被第一代感染的人群;而第三代感染者,是指被第二代感染者传染的感染者,以此类推。“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因为确诊的地方很相似,且密切接触者有重合。”
1月20日,王先生从武汉回到成都某区县老家,21日便邀约朋友廖先生、陈先生、王先生聚餐,还一起唱了歌。次日,王先生开始出现畏寒、低烧等症状,但他以为是感冒了,并未引起重视,直至26日被确诊。
紧接着,陈先生于26日发病,27日被确诊。不幸的是,在病毒潜伏期间,陈先生还参加了十多人的家族聚会,被确认为王先生的密接者有近百人,均被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观察。经最终确认,十多人的聚会中,陈先生的母亲、岳母、外婆、六姨4人被确诊。
为何一起聚餐的3人中,只有陈先生一人被感染?流调组成员胡敏告诉记者,她们在对王先生做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王先生和陈先生在聚餐时座位距离相较另外两人更近。“推杯换盏时气氛热烈,高谈阔论可能产生飞沫,从而引发传染。”
此次新冠病毒传染性较强,聚集时容易引发传染,这些病例都是最深刻的警示。胡敏建议市民应当减少聚集,阻断传播扩散。若实在无法避免,也要注意通过分时段就餐、拉长座位间隔等方式进行防控。
需要强调的是,走亲访友、聚餐这些联络感情的活动,以后有的是机会,当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千万要管住自己的行为,既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新闻推荐
记者18日从四川省卫健委获悉,截至当日0时,成都市连续两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自1月21日成都首次发现确诊病例后,首次...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