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一个夜晚,来安县体育场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现场近千名观众围聚在舞台前,等待着演出开始。舞台上,来安县民生办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准备着节目,背景幕布上巨大的民生二字十分显眼。舞台下,县民生办工作人员忙碌地散发着《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和谐来安建设——致城乡居民的一封信》。
“五年来,该县民生工程实施范围不断扩大,投入逐年增加,五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十亿多元,惠及50万城乡居民。在逐步解决群众‘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出行难、住房难\’等实际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来安县民生办副主任彭保泰激昂地致辞和群众热烈地掌声拉开了来安民生工作的帷幕。
从2007的12项民生工程到2011年的33项,财政投入从2007年的5078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1亿元,5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5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近1.6亿元,惠及全县50万城乡居民。一个个有分量的数据,彰显的不仅仅是民生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更是一种民生问题大于天、枝枝叶叶都关情的态度。
来安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2010年,全县民生工程在全市年度综合考评中获得全市第一名,被省政府授予“2010年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称号,并荣获滁州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先进单位一等奖。同时,县民生办荣获全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创新奖。
困难救助扩面提标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5年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2006年5744人,增加到目前的17526人,增长两倍;实际补差水平由人均每年140元,增加到人均920元,增长5.6倍;保障资金总额由每年15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增长9.4倍。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2006年的600元至1000元,提高到1700元至2200元,翻了一番多。对1015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租赁补贴,建成了600套、3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今年又开工建设300套廉租住房和500套公共租赁住房,年底可以完工。对近5000名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基本生活救助。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也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
(下转第四版)
本报记者蒋波本报通讯员冯家兵
新闻推荐
来安国税局借助网络提升服务品质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