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安县汊河镇小李庄蔬菜大棚里,记者见到正在采摘辣椒的农民张学斌,他一边指挥7名农民采摘,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这里有成片的约20多个蔬菜大棚,种植有西红柿、辣椒、芦笋等10多种蔬菜。“只要将蔬菜集中到田头,就有大货车批发到南京。”他满脸大汗地说,“这里规模种植已经形成气候,沟渠路配套,基础条件好,种植基地连着南京大市场,我仅靠种植蔬菜年收入近10万元,真有吸引力啊。”如今,小李庄有一大批这样的种植能手,带动了小李庄农民收入的显著增长。
小李庄依托与南京直线距离近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选择韭菜、西红柿、地瓜、毛豆、百合、大白菜、辣椒等一批优势蔬菜,优先规划布局,进行重点发展;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突出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通过主攻产品质量安全、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市场营销服务等环节,申报注册了“威光绿园”“小李庄”农产品品牌,提高了规模化市场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了小李庄蔬菜在南京市场的占有率。
小李庄推进科学发展方式,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主,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大棚蔬菜为主导,以农业的基础设施改造为支撑,以沼气池、养殖场、水产养殖相结合,探索一条“猪-沼-菜”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小李庄作为农业部首批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建设点,依托畜禽养殖建设沼气池,使22户农民使用了清洁能源;新建了一座污水处理池、两个田间垃圾收集池、5个生活垃圾池等,村庄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的应用、农业投入品的减量使用和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农民增收超过20%。据介绍,目前小李庄的冬季高架大棚和冬暖式大棚310亩。年产各类蔬菜220万斤,可创产值330万元;生态养殖水面养殖面积105亩,各种家禽家畜养殖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可养各类鸡、鹅、鸭家禽1.5万只,年出栏生猪800余头。各种林果基地100多亩,栽种植各种成材料和缘木材60多亩。生态养殖方面,可年创产值320万元,获利190多万元。
记者在小李庄看到,近看别墅式的建筑鳞次栉比,农民均住上了有独立院子的二层楼,门前水泥路四通八达,高耸的水塔,醒目的沼气池;远看水库环绕村庄,大棚蔬菜、经济林果、水面养殖连片开发。小李庄的带头人——滁州市光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敏无限憧憬地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组建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种养资源整合了起来,形成了规模生产,获得了规模效益,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人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未来5年,将建成安全、优质、高效蔬菜生产示范区2000亩,力争年销售收入3200万元,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逐步发展观光果园300亩,建垂钓中心和精致观赏鱼池各4个、特禽观赏区2个,基本形成特色蔬菜生产、经济林果业、多业并举的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度假经济相结合的新格局。
编者按:
为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继续推向深入,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根据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本报结合单位实际,决定开展以“练思想、练业务、练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战线“大练兵”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增强新闻宣传报道的感染力与亲和力,为滁州大建设大跨越,加快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新闻战线大练兵——现场新闻竞赛》栏目,敬请读者关注。
新闻推荐
来安新农合就医开出“直通车”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