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村子又脏又破,家住县城的小孙子一回来就吵着要走。这两年我们村可是大变样了,修了公园和文化墙,铺了水泥路,砌了垃圾池,我们也住进了新房子,连卫生也有专人打扫了,孙子回来都不愿意走了。”谈起美好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张山乡张山村的李大爷说就像做梦一样。
张山村是来安县2014年重点建设的8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之一。一年多来,该县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的要求,先后实施美好乡村建设项目128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24个、公共服务配套类项目48个、环境整治类项目56个,现已完成123个项目,剩余5个项目也已经进入扫尾阶段。2015年,该县还将投入4200万元打造6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隽永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功能完善的生态乡村
“现在村子就像一个绿色大氧吧,道路两旁,房前屋后,都冒着新绿,环境很清新。”张山乡苟滩村书记张永安介绍说,村里不但整洁,还见缝插绿,栽植朴树、桂花、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13200多棵,新增绿地360平方米,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该县重点抓好区域绿化、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完善水、电、路、讯等设施,实现电视、电话、网络、自来水户户通;在中心村建设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处理模式,通过加强垃圾污水处理,配备保洁人员,增设分类式垃圾桶、建设太阳能污水处理站、水冲厕所、排污下水道等设施,乡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产业支撑的富裕乡村
“我们村现有四家专业的葡萄种植合作社,2014年中心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罗庄\’品牌越来越响,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美了。”半塔镇罗庄村书记李金保自豪地介绍。
来安县要求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定位、重点突破,大力开发蔬菜、苗木、水果等绿色农产品,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和营销体系建设,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打造一批生态采摘、手工编织、休闲旅游等休闲项目和产品,建成23家特色农家乐,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农民合作社482家、家庭农场634家,把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变成发展的资本,形成产业支撑,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乡风文明的幸福乡村
“村里年年开展‘文明户\’和‘好儿女、好婆婆、好媳妇、书香家庭、文明家庭、绿色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被评上可光荣了,现在大家都争着遵守文明秩序,邻里关系可融洽了。”半塔镇苏郢村村民陈刚自豪地说。
围绕“民风好、人文好、风尚好、秩序好”,来安县持续加强农村思想和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文明户”、“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举办送戏、送电影、送演出下乡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素质。加大民生投入,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健全教育、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培育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乡土文化。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强化农村治安管理,做好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努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全力打造幸福乡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一方面是企业融资难,缺少发展资金;另一方面是银行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大量资金没有“下家”。对此,今年以来,来安县政府积极作为,主动担当起填补银行和企业由于...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