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级组织对促进‘三农\’发展起到关键引领作用。”9月8日,在半塔镇采访时,镇长董文增对笔者说,要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真正实现村强民富,必须摒弃过去等、靠、要的思想,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014年11月,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实施意见》出炉。意见确定2015年为“启动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2016年为“攻坚年”,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7年为“提升年”,使全镇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为增强乡村“造血”能力,该镇建立了“四个一”帮扶模式,对年收入低于2万元的10个空白村实施重点帮扶,明确一名镇领导联系、一个责任部门帮扶、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完成一个工作目标,在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形成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镇里还请来了专家,指导全镇21个村分别成立村级经济发展公司,对镇具体帮办人、经办人员和种植大户、承包大户、经营大户进行培训,推动村级发展公司规范化运营。
思路一开天地宽。有了镇里的全力帮助和支持,解开了思想束缚的21个村书记、村长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白云村村级经济发展公司将符合自建条件的八小水利工程——幸福一坝淤洪道工程承包下来,组织村里的能工巧匠施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不说,村里也进账2万元。罗庄村发挥葡萄产业发展优势,通过组织开展技术指导、联系销售渠道、提供葡萄储藏冷库、成立交易市场等劳务服务,增加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S312省道沿线大余郢、龙湖、红旗等6个村,联合搞起了广告创收,按照和广告公司签订的协议,每个村每年增收2万元左右。
老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截至今年8月底,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14个,2-5万元的村有7个村,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60余万元,提前实现了消灭“空白村”的目标任务。
集体经济发展了,村组织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了。今年午季栽秧,渔塘村村民急等放水,眼看村里6个电站坏了没办法,村里从集体经济收入里拿出资金及时维修,解决了燃眉之急。今年以来,富裕起来的渔塘村相继拿出近30万元,对村里的断头路、村庄组的机耕路进行维修,对涵管等水利设施进行更换。逢年过节,村里的鳏寡孤独也都受到村“两委”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村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又强起来了,在今年全镇推进的环境整治工作中,渔塘村一个“广播会”,全村老少出动,几天时间就把村里积存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
“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建立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机制,逐步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求。”半塔镇党委书记兰明传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提笔耕文田郁成来安风】近年来安本土作家作品谈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