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明光新闻 > 正文

理想出彩 美梦成真

来源:滁州日报 2014-01-23 13:2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理想出彩 美梦成真

——写在王立中同志《新岁行吟百家书画(微雕)选》出版之际

□陆子修

王立中同志继1995年5月出版的《新岁吟》(散文诗歌集)之后,去年8月又出版了《新岁行吟百家书画(微雕)选》。他较好地把诗、书、画、微雕艺术的特长,紧密结合在一起,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看而不厌。

我与立中同志相交相知60多年了。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们都在来安县委机关工作,后于1965年底,他奉调支援国防建设,在大别山军工厂任党办、政治部(处)主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等职。也有书信来往、交流思想。80年代初,国防三线军工调整,那时,我在滁县地委工作,他想回家乡工作,我由衷高兴,按贯例安排他任滁州扬子电扇总厂党委书记,我们多有工作交往,对他不计名位,立德、修身、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十分敬佩!

立中同志在文坛上,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来之不易。他家境出身贫寒,早年仅读过一年半私塾,并在抗日民主政府办的小学断续求过学,因养父生病早亡,寡母孤儿生活无依,他小小年纪就离家到外乡帮工,放牛、放猪、放鹅,但他自学一天也没停息。除温习读过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和部分四书、五经外,晚上还跟“小老嗣”复习功课。特别是1953年参加革命工作后,不仅经济上翻身,而且政治上自由,如鱼得水。除积极苦干搞好本职工作外,抓住一切机会,投入艰难的业余学习,初入县直机关文化学校(相当初中)学习,后参加《鸭绿江》刊授中心学文学诗词散文,接着就读中国新闻函授学院、汉语自修大学、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安徽省干校芜湖培训班、安徽省委党校理论班、中共中央党校安徽分校党政专业。

立中同志酷爱文学诗词,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问,自学王力教授汉语学,尤爱王力老教授的《诗词格律十讲》,并挤出时问阅读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名家著作和当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和论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平生奋发努力,终取得较好的丰收,近20多年,他在农民日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安徽日报等省级以上报纸电台以及《鸭绿江》、《中外散文诗选萃》、《爱我中华》、《艺术界》、《黄山松》、《大江南北》、《散文》、《中华儿女》(海外放)等文学期刊发表新闻、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革命故事等1600多篇(章、首);与文朋诗友结集出版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等16本,在地、市、省和全国大赛中荣获全国会奖一次,二、三等奖九次,全国省市区以上优秀奖六次。《英雄大别山》、《游齐云山》、《红石榴》等,分别荣获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评审委颁发的中国名人名作展优秀奖;去年九月又被中国民族文艺联合会,中国诗书画联谊会、中国艺术传媒协会、“首届中国民族文艺领袖奖”评委会,评为首届民族文艺领袖奖,并授予首届民族文艺领袖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立中同志简介小传被收录于《当代民问名人大辞典》、《中国艺术界名人录》、《当代国学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经典诗选》(珍藏版)、《世界名人录》(中国卷2)、《中华英模大典》(上)、《中华文学人才名录》、《中外名人录》、《中华经典诗篇》(上部)、《中华诗词中英文辞典》(中英文版)、《安徽艺术家艺术档案》等18部中外辞典。

立中的诗词作品,被六次荣获世界吉尼斯大奖中国和世界超级微雕大师冯耀忠先生微雕在一粒米(一粒芝麻)大的象牙块和一根头发丝上;全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含港台),近400位诗书画微雕友人(其中国家、省市自治区和地方县文联,书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省市级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院(所)馆员、研究员等专家教授60多位名家,还有20多位有书画特长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新老将军都为立中同志《新岁行吟百家书画选》题词,书诗赠画(配诗)共同祝贺“新书选”出版发行。

一个在旧社会的放牛娃,能在新社会,新天新地新生活这个大家庭、大学校、靠党的培养和他自己刻苦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为一名有文化、有政治觉悟、有理想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是难能可贵、值得称赞的!他的章年特别是青少年求学梦、读书梦——文学梦终于实现了!理想出彩、美梦成真!……我想用他经常和文朋诗友逗趣的两句话:在经济上有人笑我很“寒酸”,是的,我承认,但在精神上我很“富有”……来结束感言。并祝立中同志年年岁岁“精神富有”健康长寿!是为序。

●琅琊书话●

本版责编:张 瑜

Email:qingliuwenxue@126.com

●让泉诗韵●

腊月

■■■■■■■■■■■■■■■■■■■■■■■■■■■■■■ □夏雪芹

大雪拉开了新年庆典的帷幕

空气中还弥漫着腊八粥的香味

停下奔波的脚步

采购来各种时鲜的年货

腊月栖息在农家里

火车在冷雾中穿行

车内的游子憧憬着家的温馨

车顶上满载冷冷的白霜

轻轻缩短着回家的行程

腊月氤氲在温暖的车厢里

校园在鸟鸣中更显得空旷

操场的雪地上没有一个脚印

孩子们的欢笑声何处去了

还有那花儿般灿烂的笑脸

腊月游戏在孩子们的眼里

色不如态 □鲍海英

明末清初,有一个人叫李渔,此人年轻时有钱有闲,极富生活情趣,终生以填词赋曲、赏玩游乐为业,末了还写出一本书,叫《闲情偶寄》。其中有一章专讲作者对女性的观点,从眉眼手足、穿着打扮到歌舞才艺,十分详尽。

书中说,女人姿色如何倒在其次,最要紧是要有“态”,有媚态,即为尤物。何谓有态?“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这样的描述太玄,他给了两个例子,精彩生动,放到今天,也不过时。

其一,李渔替某有钱人选妾,见到盛装美女不少,一水儿低头站着。要求她们抬头,其中一个毫无羞色,立马抬头;一个不肯,再三再四强求后才抬头;还有一个被要求后,对来人似看非看瞥了一眼,瞬间再安定地抬起头来,待人审视完,又似看非看人一眼,再低下头去。这第三个女子就有“态”。

其二,某春,李渔出门,途遇骤雨,躲雨到一路边亭,不少踏青的女子也奔来避雨。一群人,美丑不一,其中一位,三十出头(当时可不算年轻了),一身白衣,装扮寒素。其他人都挤到亭中,独她一人在亭檐下徘徊,因为亭中已经插不下脚了;挤到亭中的人,都忙着抖落身上的雨珠,独她一人,任其自然,因为檐下雨滴不止,抖也无用,白白现出狼狈的样子;雨停了,其他人都离开了,独她一人迟疑不去,果然,雨又下起来了,她只两步就返回了亭中,其他人也跑回来了,但已经不能再占据有利位置,女子虽然偶然猜中“天意”,脸上仍旧淡淡,并无得意之色;亭子里人挤不下了,又有人站到了檐下,衣衫被打湿得更厉害,白衣女子反替她们拂衣服上的雨水。

李渔评论白衣女:其初之不动,似以郑重而养态,其后之故动,似以徜徉而生态。其养也,出之无心,其生也,亦非有意,皆天机之自起自伏耳。

可见才子必有过人的细腻与慧眼,他眼中的“态”并非人们常想的妩媚妖佻、忸怩作态,而是聪慧狡黠之态、活泼轻盈之态、得体闲雅之态,他眼中的美人也不是年轻、艳丽的靓妆女,而是不失纯真本色的自然之女。

三四百年似乎很漫长,如果参照这样的事例和标准,男人对美女的鉴赏眼光似乎并没有随时代进化,不信,看今日今时,有几个男人能从某女一抬头的眼光里、一避雨的姿势里欣赏出她的惊世之美。

●灵湫微言●

李坡 心中的家园

■■■■■■■■■■■■■■■■■■■■■■■■■■■■■■ □袁智翔

李坡 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

李坡 皖东边陲一个寂静的小村

早在宋朝

就传颂着一个诚信的故事

砖井溯源 神庙善僧

诚信李坡 一个厚重的村名

李坡人继承了道德文章的基因

在李坡人身躯里流淌着先祖们善良的血液

打造诚信李坡

建设美好乡村

镇村上下齐心

乡村更靓了

大地更绿了

美好乡村建设

让李坡变样了

邻里乡朋 谦让无讼

耕读传家 人寿年丰

李坡只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走进李坡

关注李坡

喜爱李坡

李坡正向我们招手

金色金泊岗 □陈东霞

是什么样的手笔,让风打了一个旋儿,把金泊岗圈在了这里?是什么样的泥土冲击,把它成为一个四面环水的“淮上宝岛”?又是哪位神灵,不仅把金色的阳光洒满这个千里淮河唯一的岛乡,又将金色的银杏树反衬着太阳的光芒?

深秋初冬的一天,一踏上金泊岗乡,首先摄人心魄的是银杏树金色的海洋。全乡万亩以上的银杏树,以它别有的特质进入公众视野,在这个枯索的时季,愈加地气势磅礴,昂扬热烈。不仅满树金黄灿烂,金箔一样的落叶,更是缤纷姿意,淋漓酣畅,飘洒空灵,哗哗然地奏一曲大地飞歌,金色唱响。这是一次世间的轮回,生命的怒放,谢幕前最后的辉煌。

这一场视觉的盛宴,经典之景,给了我丰富多彩的美好想像和生命的激荡,恍若不是在泊岗乡的银杏树下,而是在美丽太阳岛夏日的金色沙滩上,又恍若是沐浴在一幅苏联油画《金色池塘》里。

“安徽银杏第一乡”,以其强大的魅力,震撼了我。

金泊岗乡,坐落在苏皖交界淮河入湖口处,全岛22平方里,是一个2万多人口的乡镇。地以物显,物以地彰,“泊岗三宝”花生、银杏、大甜桃早已盛名在外,但尤为银杏遍及全乡,可谓是:淮上宝岛金泊岗,物华天宝好地方,景色怡人生态好,胜过江南鱼米乡。

作为最后一个淮河之岛的金泊岗乡,早在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经过数千年沧桑变化,现如今,无论绿柳如何成荫,果树如何成林,银杏树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主题。在泊岗乡,依稀可见的有被围栏保护、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村,它们至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也有许多五六十年的老银杏树。更壮观的是后来大规模种植的银杏树,无论老枝还是新柯,它们全都生机勃勃,焕发生命活力,令人叹为观止。

银杏树不仅理所当然地成了泊岗乡“铁杆儿庄稼”,也是一种别致的风景,即成为了审美对象,又滋生一种闲情逸致的休闲文化,引领人们修身养性,去浮尘,平心火,在树的意蕴里感悟着树木的真味,懂得以有效的方式坚持自我。

说到银杏树,不能不提到它的一种俗称“白果”的果实。在过去的年代,它属于“高端”果品。最初对白果的认识,是从祖母和母亲那里,那时从她们那里知道,白果偏属于女性。幼时,见祖母床头柜上的小茶碗里有几粒白果,伸手去抓,被祖母一手挡回去,说,小丫头现在吃白果太早了。和我齐肩高的弟弟伸手想抓,也被祖母一巴掌挡回去,说,男孩子吃不得,这不是男人吃的东西。我那时很不明白,吃白果还有什么迟早?还分什么男女?我也曾问过祖母,而祖母总是含含蓄蓄不正面回答。而当我明白过来,略知一二的时候,才理解祖母当初的“悭吝”,其实是一种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善意。当我更明白的时候,白果早没有了祖母那个年代的禁忌,已经成了普遍家常的食材,老少皆宜,男女不限了。

现在虽然大到超市,小到走街穿巷的路边担挑子,到处都有的白果卖,但还是金泊岗出产的很特别,不仅在于果粒颗大饱满,还在于壳薄肉厚,浆汁晶润,非常好吃。我对白果的吃法,有时追寻当年祖母那一辈传统的做法,或在铁锅里炒着吃,或剥壳和桂圆肉、红枣一起调羹炖汤吃,现在还会图省事快速的,拿一小锤,将白果壳敲破一角,让它透一口小气儿,然后放微波炉走一下,几分钟就很方便地将肉筋筋的白果吃上了嘴。

泊岗乡的白果,就其口味、嚼劲而言,与其他地方出产的不可同日而语。淡淡的清香,饱满实足的果仁,丝丝的甜味,似有若无的中草药的味道,“定义性”的个性,展现出上苍的艺术,正如古人诗中云:“妙果宜天人,叶黄绝凡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常常是弱小里含纳着博大,孱弱里蕴藏着坚强,缓慢中积聚着厚重和能量。较之一些以不停向上的高度或枝叶蔓延霸道地扩张来证明自己生长的力量,泊岗乡的银杏树,它只是极力将根须往深处扎,不张不扬,纹理细密,按自己的性情、规律,尤自忍耐着寂寞,慢慢地生长。正因为它吸吮、积聚土地的养分,才有足够的能量,一年四季,一口气撑到底。

比照银杏树的丰富内涵,精神自治,不自觉中,浑身松散的筋骨,产生了有力的约束,慵懒的身心也来了一种制约。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由于金泊岗银杏远近闻名,外人纷纷移而栽培。令人嗟讶的是,移栽他地的银杏儿,不论施什么肥,作什么样的养护,不仅树瘦叶卷,果实更是色泽黯淡,核小肉瘪。由是观之,金泊岗乡的银杏是不可复制,也是难以“克隆”的。这是由于金泊岗独特的土壤结构,形成了银杏树的独特和唯一。

上苍把银杏的神奇梦幻仅赋予金泊岗这块神性的土地,是泊岗人的福分。2万多亩的银杏树凝结着泊岗人的勤劳和智慧,憧憬和希冀。

在人们崇尚绿色自然的今天,金泊岗无疑是皖东大地一个蔚为大观的存在。我想,泊岗人定会百倍珍惜这天赐的奇果,壮观辉煌的美景,更加辛劳地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

●清流漫谈●

手心的呵护 李文萍摄

明光市举办第八届迎春诗歌朗诵会 □任亚弟

2014年1月18日晚上,由明光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承办、明光市法院、教育局、明光街道、地税局、卫生局、美好办、作家协会、诗词协会协办的“明光市第八届迎春诗歌朗诵会”在华亚三楼会议室举办。

明光市领导汤道义、李莹、陈开广、李采友、陶幸、郑昕、法院院长王沁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诗歌的作者、朗诵者等100余人参加了迎春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分铿锵颂歌、真挚情歌、乡村新歌、山水如歌、明光赞歌五个部分共20余首诗词组成,诗词多为去年以来文艺采风的佳作,朗诵会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传递了激情正能量,同时也给人美的精神享受,得到市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诗歌爱好者等观众的一致好评。

斗“瓦” □李明朝

“啪、啪”,随着两声清脆的响声,让刘老汉家的小院顿时紧张起来;接着又传来了刘老汉和儿子老憨他爷俩的争吵声。立马引来了左邻右舍的邻居来围观拉架。只见刘老汉左手拎着半截石棉瓦,袖子卷到了胳膊弯,气呼呼地瞪着眼;儿子老憨扭着头,右手也拎着一片瓦,指着他老子,说他不讲理。

邻居们见院内摔了一地碎石棉瓦,也不知啥原因。这时,老憨拿着手里橘黄色亮晶晶的瓦过来让大伙给他评评理。他指了指手中的瓦说:今年家里养牛盖牛棚子,放着这种节能、环保、抗热的秸秆纤维聚酯瓦不用,非要去买过时的石棉瓦。你们看,那个瓦一摔就碎了,还不抗热,两三年就得换。何况现在国家提倡环保,节能,我们农民也要听国家的是吧,可他老人家还抱着“死猪头啃”,说农村天地大,什么环保不环保的,和我们没多大关系,只要瓦便宜就行。让大伙说说,这叫啥话?这时,儿媳大华也从屋里出来帮腔:什么年代了哎,不懂科学,还要当家说话算。说着说着,将一盆洗脸水泼在地上的碎瓦上。溅了老公公裤腿上都是水。

这时,老队长张大爷看不下去了,走过来拿起老憨手里的瓦,往地下用劲一摔,瓦在地上蹦了几家伙,没掉一块渣。“乖乖,这瓦真不错,还怪轻巧的呢。”老队长捡起地上的瓦吹吹灰说。然后一把拉过老刘头责备道:你我都别逞能了,现在年轻人懂得比你我懂得多,你跟孩子斗‘瓦\’有意思嘛?你看这秸秆瓦不是挺好的吗。我看算了,孩子说的在理,别跟孩子过不去了。这时,刘老汉的气也消了不少了,把手里的半拉子石棉瓦往猪圈边一扔,嘴里几咕说:“今天看你张大爷的面子,不跟你斗了,要不这事没完,算了,就买你那个秸秆瓦吧。”大伙这才一笑而散。

《洪厚宽戏剧文学剧本选集》出版发行

本报讯 近日,由黄山书社出版的《洪厚宽戏剧文学剧本选集》对外发行。

洪厚宽,明光人,1937年出生,曾用名牧牛、村夫,自号琅琊山人,高级编剧。自1978年跻身专业编剧行列,共创作32个剧本(包括电视连续剧),涉及话剧、系列短剧、独幕剧、戏曲、儿童戏曲、新编历史剧、舞台戏曲电视剧等多种形式和抗战、历史、现代农村生活、官场讽刺等多种题材。其中戏曲电视连续剧《长孙皇后与贞观盛世》还荣获2006年度“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铜奖”。

市文广新局也在同期举行《洪厚宽戏剧文学剧本选集》座谈会,各位作家和有关人员对洪厚宽先生的新作进行了交流。

●皖东文讯●

新闻推荐

军民共建美好梅郢新村

军民共建美好梅郢新村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理想出彩 美梦成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