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大竹新闻 > 正文

巧借“东风”“空壳村”叩开致富门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06-07 04:07   https://www.yybnet.net/

□陈俊秋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6月5日上午,在大竹县高穴镇红花村二组的藠头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碌地翻挖这些土里的“金元宝”。“今年全镇种植面积有3600多亩,仅红花村就有500多亩。”镇党委书记沈明学介绍。

红花村是大竹县2017年计划脱贫的20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沿着村道一路走来,没有看到一块撂荒土地。沈明学道出了全镇耕地“零撂荒”的秘诀:撂荒的土地由村集体集中起来发展藠头等产业,所获收益结算贫困户务工工资后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不仅让全村荒地复耕,还可以给村集体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大竹县探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谋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同红花村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借力脱贫攻坚这股“东风”,实现了由“空壳村”到富裕村的蝶变。仅2016年,全县18个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营收入32.46万元。据了解,2017年全县计划退出的2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借势发力“空壳村”实现扭亏为盈

“没钱办事难,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日子”——这成为包括李家乡大湾村在内的许多 “空壳村”的真实写照。2016年,全省打响脱贫攻坚战,对贫困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空壳村”们纷纷搭上这趟“快车”。

“2015年,我们村成立了碧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将黑山羊、核桃、中药材等***项目均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把财政扶持基金打捆使用,实现抱团发展,再进一步细化分配模式。”大湾村第一书记刘磊介绍。大湾村在全县率先创立“1+N+1+X”扶贫模式,即:1个专合社+动态建档贫困户+1个村集体+金融政策贷款。以“创新扶贫机制+科学产业规划”为手段,不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村集体经济第一次实现扭亏为盈,获利1万余元。

和大湾村一样,全县其他贫困村也借势发力,充分利用财政扶持基金,借助各类利益链接机制,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产业、投资入股、集资兴业”新路。

2016年全县共发放财政扶持基金2188万元。通过盘活存量、做好增量,2016年退出的18个贫困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万元的达10个。2017年,将建立270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周转金,用于帮助贫困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按每个贫困村3至5万元标准给予发放,越来越多的“空壳村”踏上了集体经济致富之路。

能人助村集体经济有了“当家人”

大竹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在一些偏远乡村,长期以来,农村干部思路僵化、缺乏带动力的现状与集体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不匹配。

如何破局?引用“能人资源”,发展“归雁经济”成为突破口。2013年,大竹县启动“能人助村”行动,培育致富带头人,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为贫困群众找项目、跑资金,架起脱贫奔康桥。

在杨通乡阳光村,曾经的女白领唐小佩“不恋高管做村官”的故事正是“能人助村”的鲜活实例。

2013年,唐小佩受到家乡“能人助村”计划的感召,放弃在广东某企业的优厚待遇回乡创业。短短3年时间,她创立的大竹县太阳花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721”模式分红,使贫困户、村集体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唐小佩因此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以高票当选为阳光村党支部书记。唐小佩的身份转变也使得“能人助村”产生了“裂变效应”。越来越多的“在外能人”正加入到回乡创业的队伍中来。

“能人助村”填补了农村干部断层、缺乏致富带头人的空缺,目前全县共有258名“能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有64人走上了党组织书记岗位,39个“后进村”借力“能人”实现了转化升级。

量化确权做大“蛋糕”人人有份

“过去农村集体经济之所以难以做大做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权不明晰,看似 ‘人人有份\’,实则 ‘人人无份\’。”黄滩乡平桥村党支部书记黄勋建感慨道。而这样的境况正在得到根本性改变,2016年,平桥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智成农业专业合作社”,黄勋建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合作社董事长。

2016年3月份起,平桥村发展青花椒产业300亩,率先采取股权量化的方式,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把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和收益权落到实处,探索出一条以村委会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增收之路,在全县掀起股权量化之风。“村上搞股权量化,我家就有3.46股,算上分红和在合作社里的务工收入,一年可以挣1万多块钱呢。”2018年预脱贫户邹贵忠喜滋滋地算起这笔账。

“我们村的股权量化覆盖了全村每一个人,包括484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1759人,每人占0.4股,有土地的可以叠加入股,每亩折合成1股,建档立卡贫困户单独再算1股。”平桥村第一书记罗克泳说,村集体在青花椒产业中约占200股,这些收益全部归入。预计到2018年,除去成本村集体纯收入将达到30万元左右。

如今,大竹县各地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特点等,坚持“一村一业”“一村多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实施股权量化改革,有效探索股权量化改革量化方式,完善股权量化改革收益分配机制,拓展股权量化改革资金渠道,实现了村集体、贫困户的“双赢”。

新闻推荐

真情捐赠 爱洒校园 260名留守学生 收到爱心礼物

本报讯“谢谢陈叔叔给我们的礼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资助我们的好心人,长大后也要回报社会。”5月25日,大竹县川主乡中心学校七年级一班的谢世丹从爱心人士陈平手中接过书包等学习用...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运动会上拼一把2017-05-26 08:47
评论:(巧借“东风”“空壳村”叩开致富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