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思想者,成千上万的根雕作品中竟无一件作品神形相似;他是一个体力者,选料、雕刻、打磨、抛光、配座……所有工序亲力亲为,细致入微。一双慧眼,一双巧手,一块块形如敝履的枯槁楠木,经他之手顷刻间点化成活灵活现的人物、鸟兽、器物,或典雅时尚,或返璞归真,且异香扑鼻,金碧辉煌,令人惊叹。他就是郑波,一个痴迷雕刻的达州汉子,多年来,他化朽木为神奇,赋予了枯木新的生命和灵魂。
金丝楠木做原料在根雕界独树一帜
一踏进郑波的雕刻间,浓厚的楠木香气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便是横七竖八堆在地上的近百根乌木,有些雕了粗坯,有的还保持原样。往里走,只见郑波蹲在地上,正仔细端详着一块乌木,他似乎看得有些“痴”了,待记者上前叫他名字,他才回过神来,“这是块好料,一直没想好怎么动手,看能不能雕出点新意,但就怕把材料浪费了。”说完,他将材料放下,紧接着拿起另一块已雕刻成型的乌木开始打磨。“嗤嗤嗤……”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木块溅起的木屑直往他的头上、脸上飞去,他浑然不顾,小心翼翼地打磨着。十几分钟后,机器声戛然而止,他再次端详,一件金光闪闪的作品出世了。
“这些乌木都是金丝楠乌木,最大的直径有1米多。”跟记者介绍时,郑波放下了手中的活,行走在乌木之间,他对这些乌木有什么来历,打算把它们雕成什么样,对哪些乌木又有了新的想法,他都如数家珍。而这些乌木在他的“指挥中”,形象瞬间也灵动起来。
“很多人觉得我用金丝楠乌木做材料太过奢华,但这种材料仅产四川,达州又比较盛产,选其做原料,刚好就地取材,同时也能让雕刻出的作品更精妙绝伦。无论从光泽、香味、色彩上看,都能在根雕界独树一帜。”郑波说。
如今,郑波雕刻的作品“化龙入海”、“竹香”等在今年全国首届乌木根雕艺术节及去年12月举办的中国第十四届根艺石艺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及特别金奖,而达州巴人文化广场上的汉阙、貔貅等雕像原型也出自他之手。
泥塑经历奠定根雕基础
可很难让人想象的是,做出如此精美根雕艺术品的郑波,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根雕学习和训练,而是靠他长达17年的泥塑经历,为他的根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高中毕业的郑波因与大学擦肩而过,被哥哥带往广东打工。2009年,一老乡告诉郑波,深圳福永镇一工艺品工厂正在招聘雕刻人员,喊他去试一试。得到消息,没有任何雕刻知识的郑波大胆地走进了招聘办公室,“你都会做什么呢?”“你们需要什么,我都会。”“有没有雕刻的作品?”“没有,我可以做个带来。”与招聘人员一番交谈后,对方同意让郑波次日带作品来面试。回家后,郑波捡了一块亚克力木板,用新买的雕刻刀在上面刻下了招聘公司的名字。第二天,看到作品的招聘人员大为吃惊,一般的应聘者都是雕刻一些固有的形态,但从没有人想到雕刻工厂的名字,如此标新立异,为郑波赢来了工作机会。进入工厂后,郑波开始接触泥塑,因模仿能力强,从小又受父亲绘画影响,郑波很快掌握了泥塑的方法和技巧,从之前四五天才能捏出准确形象,到后来七八个小时就能完成。就因为郑波的勤奋刻苦,爱钻研,在短时间内便在同行中出类拔萃。
后来,为获取更好的发展机会,郑波又跳槽了几家单位,并很快当上了一家公司的雕刻部负责人。
在外打工始终不如自己当老板来得舒适,郑波这样认为。2007年,他回到达州,此时全国根雕市场开始火热,但达州市场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于是郑波下定决心,在达州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房,开始从事根雕创作。
身上最香的“挖煤工人”
接下来,郑波开始拼命收集原材料,慢慢地他也知道了做根雕最好的材料就是乌木。
“根雕创作要经历选料、雕刻、打磨、抛光、配座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都不能漏。”郑波说,雕刻就是精刀细琢,它不像泥塑,多了可以削减,少了可以添加,根雕雕刻必须下手准确到位;打磨、抛光就是细活,需要一丝不苟,细致入微。为了打磨出的乌木精细,郑波还要用6种大小型号的砂纸一一磨过,直到乌木表面光滑亮泽,经郑波抛光过的乌木,浑身上下都金光闪闪。至于最后的工序配座,郑波表示也十分讲究,就好比一匹好马需要一副好鞍是一个道理,“我会根据作品的身形特点,为它打造方正几何座、异形座、过渡座等。”
当然,所有工序中,最令郑波伤神的就是作品雕刻前的构思。“拿到一块乌木,我会慢慢观察,领悟其表形和隐形意象,从中寻找艺术灵感。通过一段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再开始雕刻。”郑波说。
在郑波的卧室内,也堆码着大大小小的乌木块,这些都是还未构思好的木料。有时半夜两三点钟,灵感来了,他会突然从床上爬起来,拿起一块木材,然后在纸上画下脑海中构思的形象,“灵感来了不及时画出来,第二天就没了。”郑波对记者说道。
“他就像个雕刻疯子,常常将朋友聚会的时间搞忘。”郑波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郑波本来挺爱整洁的,可他每次参加聚会不仅迟到,还“蓬头垢面”,满身是金丝楠乌木的粉末,大家经常误解他不爱干净,同时误会他在身上洒香水。直到他有次说身上是金丝楠锯木面的味道,朋友们才恍然大悟,都称他是达州艺术家中最香的人,但同时又调侃他是艺术家中的“挖煤工人”——灰头土脸的。
师徒俩耗时一年合力完成得意作品
根雕艺术传统又有特色,郑波一心想把手艺传承下去,可学习根雕不仅需要天赋,更多的是勤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之前有来自南充、万源的年轻人前来拜师学艺,可做了几天就主动走了,还是吃不下这个苦。”郑波说。
在郑波所有的徒弟中,跟他接触最多的徒弟便是28岁的小伙黄海洲,“小黄悟性好,又勤奋,是个好苗子。”郑波告诉记者,小黄对根雕也十分痴迷,他原本有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后来辞职专门做起了根雕,目前已能独自完成根雕的所有工序。“平时在家我都是自己构思、动刀,一有什么想法就跑去向老师请教,做好的作品也会请老师帮忙指正。”黄海洲对记者说,为学好根雕技术,他下功夫学画、练字,“既然选择了这行,我就会坚持走下去。”
在采访快结束时,郑波、黄海洲师徒俩给记者看了一件他们最近完工的得意之作,那是一座高2.4米、宽1.2米的“山”,山上有亭子楼阁,有绿树峰峦,还有十八个神态迥异的罗汉,整个作品气势恢宏,令人震撼。“这件作品名为‘十八罗汉\’,从雕刻到最终成型足足花了一年时间。”郑波说,这件作品是为参加中国东阳木雕城第七届木雕竹编博览会而创作的。
最后,当记者询问郑波师徒俩的梦想是什么时,郑波一脸认真地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认可我的作品,同时接下来我也会努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本报记者 彭凡珊
新闻推荐
我公司计划对城区10kv新达线进行停电检修工作,现将停电时间及范围公告如下:停电时间:5月31日5:30—7:30;停电范围:张家湾国土局家属院—通川桥头—凉水井—珠市街—黄龙寺—大东街—柴市街—步行街—...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