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达州新闻 > 正文

记者连线长江源头保护志愿者唐春—— “狐狸就在帐篷外找吃的”

来源:达州晚报 2014-07-09 14:17   https://www.yybnet.net/

“绿色江河”是中国民间环保社团,其主要任务是在长江上游地区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5月26日,达州的唐春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齐聚长江源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调查、保护(本报曾予以报道)。

目前,唐春一行正在神秘的烟瘴挂峡谷进行科学调查。记者再次与他连线,了解到他们在峡谷中十几天的工作、生活。

烟瘴挂峡谷是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人烟稀少,野生动物繁多。在烟瘴挂峡谷这十几天,唐春和他的队友们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以及大自然的让人捉摸不定的奇妙。最重要的是,他们为今后的保护和研究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狐狸偷吃营地剩菜

6月7日,在绿色江河组织人杨欣的带领下,唐春几个志愿者和央视记者分坐2辆四驱皮卡车,向烟瘴挂峡谷进发。

过了青藏公路风火山口没多久,就拐上往措池村的草原公路,一路野驴,藏原羚不时在车边出现,见得最多的就是藏野驴。下午四点多,一行人到达烟瘴挂峡谷。峡谷里有两个营地,当天到达的是峡谷出口的一号营地,二号营地在峡谷中段,一号营地的上游。一号营地扎在曲麻莱县管辖的河岸边,是烟瘴挂峡谷的出口,由两座帐篷组成,一大一小,大的是宿舍,可以搭七个床,小的是厨房。

在一号营地,有6个志愿者,除了唐春,烟瘴挂峡谷项目负责人:藏族人才仁,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绿色江河的工作人员。管婷婷,女,安徽人,在上海工作。李岿,男,武汉人。王怀磊,男,浙江人。何发,四川达州人。

营地的生活物资由保护站每十天或半个月送来,生活用水有山泉水和在河边挖的水坑渗的通天河水。在四千多海拔,到河边抬水,是很费力的事,大家都比较节约用水。因此除了晚上,早晨起来一般就不洗脸了,这也是为什么唐春传回来的照片中,很多张都是灰头土脸的。

营地工作主要是维护营地设备,观看野外摄像头的录像,在电脑前观察摄像头监控峡谷里的野生动物。野外红外线相机的资料采集。

“当晚竟然还有狐狸来厨房的帐篷边吃剩菜,想必接下来的日子会有更多的珍稀动物来与我们亲近吧!”唐春暗暗期待着。

协助维修摄像头

次日一早,6名志愿者按计划分头行事。何发是成都一家监控设备公司的技术人员,公司老板捐赠了烟瘴挂峡谷的高清摄像头。这是他一个多月来第二次进峡谷,这次来是摄像头的技术问题需要进行处理。

何发带着唐春和另外2人往一号营地的四号摄像头进发,一号营地共管理有四个摄像头,都架在一号营地附近的山头上。用太阳能电板供电,摄像头的架设和太阳能安装,一期的志愿者已安装完毕。“要知道烟瘴挂峡谷海拔4300米。空手走路都费力,把太阳能板背到4000多到5000米的山上安装,那个辛苦可想而知。”唐春说,他拎着何发需要的摄像头配件,开始是一段平路,还没什么感觉,后面到了河滩,他一看,前往四号摄像头是近七十度的陡坡。走不到20米,就喘不上气,呼吸急促,累得难受,只能大口地深呼吸调节呼吸频率,坚持往上爬,一边调整呼吸,一边放慢速度控制爬山的节奏。

“在过一处崖壁时,脚开始有些发软,因为左边是几十米高的崖壁,右边又是斜坡,原本缺氧又很累,身体的控制力变差。几年的户外活动还没这么狼狈过。只有小心翼翼抓住崖壁上的草,一步一步挪过崖壁。”唐春说,惊心动魄一路艰险耗费2个小时后,到达了四号摄像头。

在这里,他第一次看见了岩羊,和当地人称的棕熊洞,但是没发现棕熊的痕迹,只有一些动物的毛发和粪便。

雷电交加也不想放弃维修

6月10日,志愿者到达二号营地。大家分头行动,唐春和何发负责去二号营地的一号、三号摄像头。

不料,天气突然变化,风雨交加,还伴有雷电。“我用通讯工具通知河对面移机位的才仁,让他们下撤。他们那边乌云更厚,雷电更明显。我和何发商量也下撤,但他想抓紧在大雨来之前做完,他让我先下撤。”唐春说他当时非常紧张,因为二号机位是他见过几个机位最危险的一个,岩石不到一米宽,上面只能站一个人。一边是几十米高的石灰崖壁。这时候风很大,雨还不是太密集,但若唐春撤退,万一何发不小心摔倒,有生命危险的。“我在崖壁下抓住何发的脚,让他快点检修,风大,雷电,雨中带电操作,都是致命的危险。”唐春说着他不断提醒何发太危险了,何发最终放弃,和他一起撤退了。

但当所有人撤到半路上时,雨慢慢小了,也停止了打雷,走到二号营地门口,太阳出来了,高原的天,瞬息万变。

受伤的耗牛

一天,才仁给大家说,当地人才让家的一头牦牛腿断了,在一号营地不远的山坡上,没吃没喝躺了几天了,建议大家去帮帮,不然牦牛恐怕再也站不起来了。大家欣然同意,带上菜叶和水,找到了山坡上的牦牛。给它吃喝过后,扶牦牛站起来,试了几次后,牦牛只是闷哼哼,才仁说牦牛腿断后躺太久了,估计站不起来,只能再想想办法。

一连下了几天的雪,一号营地的一号摄像头没反应,几名志愿者又去维修。“修整好摄像头,我提议从另一边下山,风雪天也许可以发现雪豹的足迹,或者棕熊和狼的踪迹,哪怕是白唇鹿和岩羊也行。”唐春告诉记者,进峡谷就是想多发现动物,果不其然,他们看见风雪里有动物在奔跑,一看,像是岩羊,大家赶紧拍照,录像。又走了一会。风雪更大了,李岿建议大家下山,免得迷路。大家转身往山下走,坡陡雪滑,下山的路基本是滑下去的。走到受伤牦牛的位置,发现牦牛已死,眼睛被别的动物吃掉了。“血流了一地,看着昨天还睁着大眼睛的牦牛,今天就死去了,我不禁感叹高原的残酷。”

遭遇狼的警告

自进峡谷以来,从各个点的摄像机和红外线照相机里已经发现了很多珍贵动物的影像资料。侧重在珍贵动物常出没的范围内又增添了几个摄影头,拍到了白唇鹿,野驴,狼,岩羊等等。并且拍到了一种非常珍稀的动物,但是唐春告诉记者,由于一些原因,暂时不能公布,得保密,不过相信消息被官方正式发布时,一定会引起关注。

唐春告诉记者,他们还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狼窝,拍下了一窝狼崽。志愿者们尽量不惊扰到狼,只悄悄地安装好相机,又悄悄离开。

“过了几天,我们又去狼窝看,远远地肉眼看见有黄茸茸的东西在动,我赶紧抓起望远镜一看,先是两只像狗一样的狼崽,后面又出来三只。”唐春兴奋地说道,他赶紧压低声音告诉其他人,狼崽出来了。而且几天前狼崽的照片和现在比,长大了好多,体型好像大狼一样。大家一边拍照,一边轻声交流,为了拍得再清楚一点,又向前爬行了几十米。“当我再抬头举起相机拍它们时,小狼都抬起头看着我这边。我的眼睛还看到远处河谷有动物在往前跑,用望远镜一看,是只大狼,边跑边往我们这边看。”

眼见惊动大狼了,大狼跑上河谷边的一个山坡,并开始嚎叫。“我们还是有点吓到了,大狼出于保护幼崽的天性,说不定会攻击人,所以我们赶紧往后退,退出峡谷后,登上了旁边一个山坡观察狼窝。”唐春说,“大狼看我们退出它认为的安全距离,就没再嚎叫了。”

离开峡谷依依不舍

由于连续的雨,通天河水位上涨,以前在河边挖的取水点全部淹没,吃水成了问题,志愿者又在没被淹没的河滩挖了取水点,但水源污浊,只有在通天河打上浑浊的河水,沉淀后再使用了。

想到要离开峡谷,大家心里都非常不舍,于是晚饭后都抓紧时间再次沿山而行,观察摄像头,这次他们第一次看见了很大一群白唇鹿。也许是动物们知道保护他们的志愿者要走了,也依依不舍地出来和他们道别。“看着在雨中吃草的它们,我想了很多,这里的环境真的很纯净,作为人类,我们不能再破坏它们这方自由的土地,应该让它们自由发展。”天亮后,唐春和几名志愿者离开了峡谷。

目前,唐春已经开始通天河漂流。他是这次科考漂流的驾船人,他的船上有五人,两个摄影记者和一个植物学家,由他和北京的周哥驾船。出发前,他告诉记者,进入无人区后,手机可能就没信号了,希望这次科考漂流顺利开心,待有信号后再和记者继续连线。 

□本报记者 张黎丽

新闻推荐

清晨我乘着清风徜徉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小鸟叽叽喳喳在

清晨,我乘着清风,徜徉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小鸟叽叽喳喳在树梢跃来跃去,甚是欢愉;我来到林间的沙路上,小心翼翼地踩着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树叶,沙沙作响,如一首清脆的“林间小曲”。转眼间,我便不知不觉地走...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记者连线长江源头保护志愿者唐春—— “狐狸就在帐篷外找吃的”)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