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东林乡“为民办实事夜校”解群众燃眉之急

来源:绵阳日报 2014-03-17 14:3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 “我们老两口全靠乡上尹主任和村上龙书记一趟趟上门跑,不然这心病哪好得这么快哟!”3月13日晚上6时,游仙区东林乡张家坪村二社70多岁的李福全夫妇专程赶到村部“为民办实事夜校”,感谢乡、村干部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3天前,乡社会事务办主任尹根福在“民情下访”中了解到,李福全夫妇不仅年老多病、生活特别贫困,近期又感染了严重风寒,尹根福就和村支书龙清华商议,马上帮他们办理了临时救助,同时上报了低保申请,李福全夫妇这块多年的心病终于落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们机关干部都住在乡上,和群众打交道的时间更多了。大家每周不少于3天‘民情下访\’,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不能当场解决的,每周四晚在‘为民办实事夜校\’集体‘会诊\’,‘挂号销账\’。”东林乡党委书记孟林说,这些诉求主要集中在困难群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干部作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方面。“我们村6组和9组需修3公里水泥路,村民通过‘一事一议\’,已自筹资金8万多元,按国家1∶1的补助标准,资金缺口还很大。”13日晚,“为民办实事夜校”一开课,龙清华迫不及待地向乡上“求援”。“按照政策,农民每人每年只能筹资320元,你们筹的钱勉强可修1公里。大家想修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为啥非得要一年就解决所有问题呢?”孟林向大家建议,“我们可不可以量力而行,分段实施,1年修1公里,3年不就完成了吗?”

大家对这个建议纷纷点头。然而,乡长龙浩宇仍有一些担心:“路可以分段修,但筹资必须一次性筹完,不然,先通公路的村民可能不愿再筹钱,最后1公里的群众就吃亏了。”

在流动“夜校”里,一个个问题抛了出来。借着院里微弱的灯光,大家认真地把解决方案或建议记在“民情日记”上。“‘夜校\’不仅方便解决问题,还进一步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团树村村支书蒋崇伦感慨。“‘我心中,你最重\’。就像这首歌一样,只要我们把满足百姓期盼作为我们的责任,群众的心气自然会顺很多。”孟林告诉记者,乡里办“为民办实事夜校”,就是要在第一时间知道群众的期盼,解决他们的期盼,努力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本报记者 葛永坤)

新闻推荐

足球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本报小记者与足球明星对话

——本报小记者与足球明星对话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东林乡“为民办实事夜校”解群众燃眉之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