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宣汉县采取“区域开发”、“七个一批”、“十大行动”等扶贫攻坚措施,力争到2019年,全县211个建卡贫困村、17.94万建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成功“摘帽”,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规划“区域开发”
实现扶贫开发“全覆盖”
针对区域性贫困突出的实际问题,宣汉县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将全县划分为“四大片区”,依托独特优势分类实施综合开发。
“四大片区”,即东北部片区以龙泉、渡口、樊哙、三墩、漆树5个乡镇为核心,辐射带动漆碑、土黄、华景、白马、石铁、新华6个乡镇;中部片区以峰城、桃花、凤林、观山、南坪5个乡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厂溪、老君、黄金、黄石、南坝、下八、五宝、茶河、塔河、上峡、天台、凉风12个乡镇,加快发展万亩食用菌种植示范区、万亩白肋烟示范片、万亩高山高产玉米示范片、万亩优质桃花米示范片等产业基地,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西部片区以庆云、隘口、马渡、红峰、凤鸣5个乡镇为核心,辐射带动胡家、花池、大成、双河、毛坝、土主、普光7个乡镇,重点开发五马林场、香炉山、马渡石林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蜀宣花牛、食用菌等支柱产业;南部片区以天宝、东林、庙安、东乡、君塘5个乡镇为核心,辐射带动清溪、芭蕉、柳池、明月、红岭、天生、七里、柏树、三河9个乡镇,重点做大做强普光经济开发区、庙安万亩脆李产业园区、宣汉商贸物流园区和洋烈水乡、峨城竹海、明月荷塘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七个一批”
确保***“不漏网”
实施“七个一批”精准分类,精准发力,实现***、精准脱贫。
“七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加大产业培育和产业扶持,通过发展生产和创业实现稳定脱贫;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将丧失劳动能力、难以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性兜底扶贫;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将患病的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提高贫困户医疗救助金额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和居住过于分散、公共服务配套难以辐射、居住地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贫困户,有序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对因灾致贫返贫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制定并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规划,促进灾区群众增收致富;教育解困资助一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加大资助力度,实现贫困家庭大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全覆盖,资助其完成学业,以教育促脱贫;旅游开发带动一批,对适合发展观光游、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文化游以及乡村旅游的地区,大力培育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一批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开展“十大行动”
开启扶贫开发“加速度”
大力实施“十大专项扶贫行动”,破解开发扶贫瓶颈制约,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大行动”,即实施基础扶贫专项行动,完善交通路网、农田水利、电网升级改造、信息网络等建设,全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产业扶贫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商贸物流、县域工业、集体经济,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村都有特色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产业助农增收人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施新村扶贫专项行动,按照“四规合一”、“四区合一”要求,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新村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能力扶贫专项行动,制定教育科技扶贫专项计划,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实施生态扶贫专项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加快脆弱地区生态治理步伐,加大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医疗卫生扶贫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文化惠民扶贫专项行动,以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电视户户通、文化院坝等建设;实施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行动,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扶贫专项行动,动员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实施财政金融扶贫专项行动,构建以综合扶贫为基础、专项扶贫为支撑的财政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张崇耀 特约记者 漆楚良 胡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好漂亮的公交车!”12月1日一大早,首批10辆气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行驶在宣汉城区,立刻引来城区广大市民的关注。“崭新的公交车外观漂亮,大气;车内宽敞,干净;乘坐过程非常平稳,舒适。”记者乘上2路...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