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天刚蒙蒙亮,村民舒天富便与老伴出了门,一头扎进李子园,要日上三竿才回家弄早饭。这时节,正是为李子树修枝整形的时候。
“每棵树都要整好形,来年才有好收成。”舒天富给记者估算,如果天气正常,市场价稳定,明年收入可达十万元。
在宣汉县庙安乡八庙村,像舒天富一样靠种李子致富的比比皆是。
然而时光倒回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按村支部书记姚文太形容,当年的八庙村村民被调侃成“骑着摩托当耕田,看到小车当过年”,由于交通不便,“成熟的产品烂在田,上千群众苦难言”。现如今,八庙村“山上环绕致富路,坡坡种满摇钱树”,家家种上李子树,“一亩果园当十亩田,轻轻松松挣万元”。
那么,八庙村脱贫的“密码”,究竟是从哪里寻来的呢?
连遭挫折,穷则思变
过去,八庙村一直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红苕等传统农作物,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为了脱贫,八庙村没少摸索。最初他们种过脆甜柿、黄花梨、柑桔等十多种水果,但全都以失败告终。
难道这片大山就这样一直穷下去?大家不死心,乡政府从外面请来农业专家对八庙村进行了反复踏勘,最后得出结论:当地土壤是种植李子的绝佳适生区!
“密码”找到了,一开始却未被大家接受,甚至遭到一些村民的怀疑和抵触。村民黄孝全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原来种水稻、玉米、红苕,虽然收入有限,但每年至少还有保证。如果又像种脆柿子、黄花梨、柑桔那样搞不成器,我们可经不起折腾。”
此时,示范最为重要。村支书姚文太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带头试种脆红李。三年过去,脆红李大获丰收,带来可观经济收益。群众看在眼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至2008年,全村所有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脆红李。
打造“花果山”,栽满“摇钱树”
如今的八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果山”。阳春三月,满山遍野李花竞相开放,那纯净的雪白,让人无不心旷神怡;盛夏时节,青翠晶莹的李子压得树枝直不起腰,伸手可及,让人无不垂涎欲滴。
家乡的巨变,让外出打工的游子思乡更切。舒中华原来一直在北京打工,看到邻居家都靠李子致富了,现在也想回老家试试。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近5亩的地,一亩种50棵,正式投产时一棵产100公斤,按市场8元一公斤算,5亩李子园一年就有十多万元,比种传统的农作物强很多。
关键是庙安的李子不愁销路。“每到李子成熟时,贵州、重庆、陕西等收购商就会到我们这里来收购,并且周边来玩的游客也很多,我们是足不出户就销售一空,想不到曾经的穷地方,现在坐地都能致富。”说起家乡的变化,舒中华喜笑颜开。
除了靠种李子致富,舒天富心里还有个新打算:“现在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多,我打算把农家乐也搞起来,争取明年3月李子花开时开张,又是一个大生意。”
□文/图 本报记者 付勇 邱霞 龚其明
新闻推荐
达州市首届动物防疫技能竞赛开赛 开江宣汉大竹综合防控能力排名前三
本报讯为提高达州市动物防疫队伍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11月11日,达州市举办首届动物防疫技能竞赛。本次大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各县(市、区)在选拔赛的基...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