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近年来,《道德经》、《论语》等知识讲座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国学”热的升温,引发了越来越多企业家的注意,也成为很多企业打造企业文化管理的一种延伸。如今,每周五下午,位于绵竹市孝德镇的四川金桂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桂兰公司”)的会议室里总是座无虚席,该公司的580名职工们在这里集中收听、收看著名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教授的《道德经》讲座。
“我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与研究,寻找到一个使之与企业文化嫁接起来的交叉点,以便通过国学的博大精深和中国文化因素来指导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形成,从而使国学与企业文化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 金桂兰公司董事长陈华太说,“ 通过国学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提炼现代企业品格,上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这就是我们正在打造的企业文化。”
金桂兰公司是四川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德阳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建材企业,20家扩张型企业之一,也是绵竹市16家龙头骨干企业之一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该公司从一个年产4万吨水泥的乡镇小厂,通过不断技改、发展,从举步维艰,几乎陷入瘫痪迅速成长为年产80万吨各级水泥,总资产8000余万元,拥有职工580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39人,下辖水泥厂、自来水厂、包装总厂和水泥制品厂的大型民营企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水泥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不断成长,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人的观念和内涵也需要不断转变和提升。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融和统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基于这种认识,金桂兰公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各种技能培训,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两年前,该公司与西南科技大学合办的大专培训班,学制二年,通过学习,如今已经毕业的90余名职工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钟晓红以前是公司化验室的一名化验员,在通过培训后,如今成为公司的董事、生产技术部部长。“人只有在通过不断学习后,知识面才会更广,思想观念才能更开放,闭门自守,只能裹住自己的步伐无法向前。”钟晓红说道。
去年下半年,金桂兰公司又出台专项培训计划,邀请专家前来授课,开展形式多样培训活动,持续提高员工岗位技能,转变员工观念。仅去年下半年,公司每月都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内部表彰、评比和主管竞聘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去年,该公司组织了主管竞聘会、安全评比会以及现场环境表彰会等活动,让车间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充分感受到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以他们为榜样,推动企业管理水平进步。据了解,近5年来,该公司培训表彰人才方面的经费就达80余万元。
“文化是企业的精神食粮,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实现价值最大化,只有使员工明确企业使命、意愿、企业精神、价值观等企业文化,才能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朝着‘成为同行业中最优秀的管理效益型企业\’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在金桂兰公司,每周一早上,职工们都会高歌《桂兰是海》的厂歌迎接新的一周,在陈华太看来,这几年,金桂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企业得到快速扩张,靠的是员工才智的支撑。他据此解释,研发一个新产品可以领先6个月,创新一个流程可以领先一年,而只有理念和文化一流的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的领先。因为,一流的企业文化可以造就一流的组织,一流的组织可以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可以创造出一流的产品、服务和技术,企业只有步入这种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陈晓霞
新闻推荐
灾难,让我们选择坚强 ——德阳日报新闻人“5·12”三周年作品选集《亲历》序文 □杨庆龙副题引题题一题二
□杨庆龙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再大的暴风骤雨,也遮不住炽热的太阳;再惨痛的灾难,也压不垮我们坚强的脊梁!当无情的岁月已经像风一样逝去,经过凤凰涅槃的我们,对过去是否还有清晰的记忆?当过去三年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