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本报记者 刘勋
5月18日,绵竹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拱星镇召开。拱星镇“五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实践引起了与会者的重点关注与强烈共鸣。
从过去的各类矛盾突出,到如今的和谐新貌,拱星转变的秘诀何在?
镇党委书记石磊一语中的:“我们通过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的‘双手牵\’,找到了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突破口。”
“双手牵”:从矛盾突出到稳定向好
拱星镇位于绵竹市西北部,距绵竹市区12公里,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万余人。近年来,随着工业的拓展,全镇经济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征地拆迁、安置等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加之“5·12”地震遗留问题,拱星一度面临严峻的稳定形势。
审时度势,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绵竹市关工委在拱星开展“铸民心工程,助建和谐拱星”试点的有利契机,发动“五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摸着石头过河,拱星在总结过去关心下一代工作,并对全镇社会管理现状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找到了突破口--“双手牵”。
“双手牵”最初源于拱星学校的一个活动,即大手牵小手(通过家长教育孩子)、小手牵大手(通过孩子影响家庭),拱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深化,抓好两头,一抓“老”,二抓“小”,充分发挥“五老”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孩子对家庭的影响力作用,积极构建和谐拱星。
“老同志就是一本‘活字典\’,他们对镇上的情况很清楚,该怎么开展工作他们都心中有数。”石磊说,“拿征地拆迁来说,以前镇村干部去做工作,群众有抵触情绪,现在发动镇上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各家各户的孩子参与这项工作,群众的气顺了不少,普遍能够理解和支持。”
“双手牵”,在拱星显现出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沿新村3组的陈勇志因家庭贫困,对社会不满,常年上访。在了解到其女陈海燕品学兼优,今年考上西北科技大学后,镇关工委主动资助陈海燕2000元,并积极牵线搭桥,联系市关工委对陈海燕进行慰问和帮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情关怀,陈勇志决心凭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他不再上访,而是背上行囊外出打工,如今家庭情况已日渐好转。
祥柳村9组的丁吉林2010年考上大学后,镇关工委为其发放了1000元助学金。今年其母亲遭遇车祸高位截瘫,花去家中所有积蓄,镇关工委又及时为其募捐8500余元。后来,其母亲因医治无效离世,弥留之际志愿捐献眼角膜回报社会。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接受爱心、传递爱心、共享爱心、奉献爱心、共创和谐拱星”的热潮在拱星镇全面掀起。
倾真情:从被动参与到齐抓共管
拱星镇有一支老年骑游队,和其他老年队伍不同的是,他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关爱青少年。
骑游队共有30名“五老”人员,成立一年来,他们先后20余次深入单亲家庭了解情况,到留守儿童身边嘘寒问暖,共关爱帮助40余名留守儿童。
今年73岁的“老教师”唐益明就是骑游队的一员。当初接到镇上的邀请后,唐益明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关心和帮助他们,我义不容辞。”镇上的留守儿童一直牵动着唐益明的心,一个名叫金田(化名)的男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田和唐益明同村,在汉旺读初中,父母都在外打工,金田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电脑是金田形影不离的“伙伴”,经常是放学后就直奔网吧上网玩游戏。唐益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多次上门找金田谈心后,他又主动联系金田的父母,跟他们分析孩子的情况,希望他们多关心孩子。唐益明说,金田现在仍然喜欢上网玩游戏,但比过去有所收敛,“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今年3月6日,绵竹市关工委和拱星镇党委政府对骑游队进行了授旗,鼓励他们把“关心下一代、身心更健康”的理念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我们会把这面旗帜一直插在车上,骑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行列中来。”唐益明坚定地说。
在拱星,过去抓青少年成长工作“说起来重要、问起来就要、干起来次要”的被动局面已经彻底转变,在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下,“金秋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双手牵”等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全镇所有村、社区全部建立起了基层关工委组织,下辖关工小组84个,像唐益明这样的老同志们已经发展到100余人,他们主动当起了关心青少年的服务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维稳保安信息员、化解矛盾说和员和网吧义务监督员,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谢晓斌今年以来,以“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总体要求,绵竹市认真开展“项目攻坚年、产业提升年、开放突破年、作风转变年”活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