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县令》将于今晚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首演。
嘉庆十一年(1806年),已到花甲之年的江西临川人纪大奎,调任什邡县令,在什邡主政十年治县有方,勤政廉政、亲民爱民,因其常穿一双草鞋访贫问苦,被当地群众称为“草鞋县令”、“纪青天”。200多年后,纪大奎的故事被搬上舞台,今(20日)晚,该剧将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首演。近日,记者采访到主创团队,对这部剧的台前幕后进行了深入了解。
主演两度获梅花奖为该剧瘦了16斤
《草鞋县令》描写清嘉庆年间,纪大奎在什邡主政期间赈灾度荒年、治水患、引流民落籍什邡、教化百姓平纠纷等情节,演绎了一个心系百姓、勇于担当、清廉朴实、仁德亲民的古代官员形象。
对于“纪大奎”的扮演者——中国戏剧两度梅花奖获得者、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而言,这部剧可以说是他阔别舞台五年后的再度出山之作。在陈智林看来,纪大奎这个角色形象非常接地气。“他60岁才到什邡做县令,通过治水害等经历和当地县城政要之间的矛盾纠葛,显示出他为人刚直不阿和廉吏清官的形象。”
陈智林说,近两个小时的戏,除了跑场外他基本都在舞台上,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这对任何演员来说都是极其残酷的,为此他整整瘦了16斤。但他却对这个角色充满感激,“感谢这个角色给我带来幸福,那是一种创作的幸福和走在新的人物情感空间的幸福。”
导演七易其稿打造艺术精品
在该剧的创作过程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导演裴福林七易其稿,对剧本进行反复提炼和打磨。裴福林,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原主任,国内著名戏曲导演。他介绍说,《草鞋县令》的原剧本有23000字,“多了一万多字,都是自己亲手一稿一稿去改。”
作为一部廉政题材的川剧,裴福林的理念是要“寓教于乐”,“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我首先考虑的是它的艺术性。”他说,这主要体现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塑造真实、可信、可爱的人物,并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品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川剧《草鞋县令》于2017年初启动,虽历时两年进行打造,但真正开始介入剧本并启动彩排是从今年8月才开始。该剧的大部分演员都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老师,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参演的老师们都是利用双休日和晚上进行排练。
德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草鞋县令》将川剧和本土历史故事相结合的创作,是对廉政作品的多样性和廉政文化的本地味进行的一次探索,通过对身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让廉政教育“有根”,为廉政教育开辟一种新途径。
本报记者周玉琴
图据什邡市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草鞋县令》剧照。嘉庆十一年(1806年),已到花甲之年的江西临川人纪大奎调任什邡县令。在什邡主政十年治县有方,勤政廉政、亲...
什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什邡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