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讯(华洋 侯靖 记者 钟正有)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18年,什邡市民政局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一年来,该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建立社会救助集体评审制度,编制什邡市《救灾救助公开规范》,规范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八项社会救助的公开流程,发放救灾救助政策指南宣传手册1万余册。扎实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和城乡低保复查,积极推进民政救助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救助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确保社会救助公平公正。全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8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6万人次。
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抓好救灾应急准备,通过开展应急疏散现场演练、讲座,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什邡市民政局在全省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救灾领域)评估中名列第一,方亭街道办北外社区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8年汛期,什邡市遭受“7·11”特大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灾害发生后,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集中力量,连夜奔赴一线,积极投入查灾核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等工作中。据统计,汛期紧急转移安置7946人,发放棉被1170床、防潮垫170张,划拨应急资金50万元,争取500余万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用于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为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市民政局提前谋划,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发放过冬物资4227套(床),其中棉被2104床、棉衣裤2123套,及时下拨冬春救助资金101.619万元。
稳步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404万元用于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04张和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00张改造;全市已建成51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4271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拳拳赤子心,殷殷拥军情,新时期的双拥工作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展现了新的特点。近年来,军人抚恤优待水平持续提升,该市2018年发放各类抚恤补助3014.28万元;“三个一”慰问和庆祝建军90周年活动内容丰富,组织1万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全市双拥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全面完成2017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结合量化评分情况进行排序选岗,确保安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大力开展民主法治进村(社区)建设活动和村(居)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督促指导,出台《什邡市村(居)民议事代表规则》,全面完成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长效机制;完成了方亭城区临路(街、巷)门牌的制作、安装工作,共制作、安装门牌2.3万个。对130个社会组织开展年检,占符合条件社会组织总数的98%;发动和推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德阳市第三届公益创投项目申报评选,什邡市10个公益项目成功入选,获得共计20余万元项目“种子”资金支持。
专项社会事务更加规范。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移风易俗,举办第二届“推行生态殡葬、守护绿水青山”节地生态集体安葬仪式。全面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政策,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实现城镇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保障工作上升到制度层面;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收养能力评估工作,保障被收养儿童的合法权益,婚姻和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
体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一串串数字书写着温暖,一组组数据饱含着深情。数字的背后,连接的是千家万户的惠民实事,给予的是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奔向新生活的希望。以民生为先,以民安为安,以民乐而乐,这样的工作,无疑是内涵充实和闪耀光辉的。站在新的起点,什邡民政人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顺应百姓期待,守好民生底线,强化兜底保障,体现民生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涵)27日晚,廉洁主题川剧《草鞋县令》在市演艺中心上演,为市民们奉上了一出川味十足的“廉洁好戏”。嘉庆十一年...
什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什邡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