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夕阳晚,为霞尚满天。在德州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以“五老”为核心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多年来,他们凭着满腔的爱心和热情,用高尚的人格影响青少年,用丰富的经验培育青少年,用无私的奉献关爱青少年,得到党政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近年来,德州市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目标,加快健全工委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农村、社区、学校、企业优势互补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
抓班子,建队伍,提升工作水平
市关工委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挂在心上,使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不断健全发展,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越来越多。全市各级关工委都配备了专、兼职干部,做到了“双五有”,即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车辆、有活动,在工作上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基础。
市关工委始终坚持为基层关工委选好带头人。目前,各县市区党委都有1名副书记分管关工委工作,主任或常务副主任都由同级人大、政协退下来的老同志担任。同时,要求各级关工委积极做好与各部门、单位的联系协调,及时发现、吸收一些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年轻的老同志加入到“五老”队伍中来。
在原有关爱报告团、法制教育宣讲团、“五老”网吧志愿者监督员队伍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感恩教育报告团、诗文诵读讲解团、才艺培养指导团,定期到基层开展宣讲教育活动。
抓创新,搭平台,做好典型带动
为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市关工委着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的关工委班子和“五老”队伍。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和“五老”骨干学习有关知识、文件和材料,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听取报告,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培养典型、推广典型,用典型引路、以典型示范,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在巩固提高老典型的基础上,各级关工委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培养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新典型。
仅去年,市关工委就表彰了35所先进学校、14所先进幼儿园、51个先进班级、22名先进 “五老”辅导员、73名先进工作者、41名先进指导教师、100名感恩小明星、100名中华诗文诵读小名士和100名才艺小能手,安排“五老”典型王如山、企业典型齐河恒昌石化、学校典型德城区北园小学等作典型发言,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学、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抓宣传,扩影响,形成社会合力
努力抓好宣传,呼吁更多的人关爱下一代。德州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分别在报纸开设专栏,在本县(市、区)的电台、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编排以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主题的文艺节目进机关、学校、农村,通过《关爱周刊》《大爱之光》《关心下一代系列丛书》、开通关爱网、普及关爱歌等形式,营造人人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浓厚氛围,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社会影响。同时,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关工委工作,以书刊、广电、网络等为渠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向社区、企业等基层延伸,广泛布点,努力扩展。
“滚烫的热血温暖着一颗颗稚弱的心,薄暮的微光让青春折射出更多的光彩。”德州市各级关工委组织依然在探索中坚毅前行,必将在未来的进程中谱写新的篇章。□本报记者 吕爽 本报通讯员 刘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韩超)9月26日至27日,全省舆情信息工作培训班在德州市举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为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艳华出席结业仪式。刘为民对德州市舆情信息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德州市高...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