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如何看待当今人才市场上出现的“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现象?2012年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企业究竟青睐什么样的人才……眼下,正值求职高峰期,为了给毕业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11月16日上午,《东营网》特别邀请了东营新世纪人才开发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李德江做客《东营网》直播间,就新世纪人才市场的机构设置、服务模式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现场互动,主持人许慧对其进行了全程采访,本报记者则针对市民较为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李德江先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2012年就业新变化:买卖双方互不“认账”
李德江告诉记者,虽然“就业难”和“用工荒”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但它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都有新的变化。“一是2012年的招聘企业数量、招聘岗位在逐渐减少,较2011年同期减少了20%左右,且招聘愿望没有往年强烈;二是参加招聘会的求职人数比往年大幅度降低,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以上。因此,企业则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而求职人员抱怨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用工方和求职者都难辞其咎
李德江认为,造成“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学扩招、专业设置雷同等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信息的不对称,加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并没有为高学历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脑力劳动岗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的尴尬处境,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工作岗位被长期冻结,后来者很难有进入和参与竞争的机会。其次一些以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由于薪酬待遇、职工福利和保障等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招工难;再次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方面。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是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且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些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如今‘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局面。”
解决对策: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
李德江告诉记者,要彻底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局面,需要政府、企业、学生各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根本出路在于切实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转变,放宽或取消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并大力促进其发展;其次还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一方面进行大学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招生结构,形成本科、专科两种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专科职业教育,形成文凭的差异化,解决好动脑和动手的问题;再次,大学生更要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自身能力,尤其是实践的培养,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
采访最后,李德江还具体分析了现今90后群体在求职过程中的优、劣势。“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综合素质比较高,从言谈举止、处理人际关系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都比较好。不足之处在于90后学生对工作地点及周围环境、舒适度、工资待遇等过于追求,因此他们不能安心地长期供职于一个岗位,跳槽频率相对较高。这不利于他们很好地积累工作经验,甚至会因此浪费了自身的优势而让自己陷入随波逐流的状态,这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记者 刘未博)
相关链接
根据新世纪人才开发中心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东营市供大于求的就业岗位有:文员/办公内勤,会计/出纳,司机,客服/接待,市场/业务人员,教师,仓管/物流,企业管理,设计类。
目前东营市最紧缺的岗位有:操作工,营业员/店员,服务员,市场销售/业务员,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网络策划营销,培训/教育,保安保洁,艺术设计,工程管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随着旅游淡季的来临,东营市各大酒店也开始利用各种方式展开打折促销,以吸引更多的房客住宿。11月18日,记者看到不少酒店都打出了打折的横幅或进行网上团购。记者在沂州路看到,一家较大的酒...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