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经济转型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它的金融杠杆能不能持续高效地“撬动”当地经济发展。而金融杠杆的有效发挥不仅在于当地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还在于该地区金融环境的优化和金融生态的改善。所以要通过发展金融业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要注重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首先,要政府推动,强化和完善法律支持力度。可由政府牵头,联合司法部门、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反馈金融维权情况,加大对司法执行难问题研究,在具体操作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清欠、维护金融债权的专项整治活动,力求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培育良好的法律执法环境和社会信用意识。
其次,要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具体操作中可以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的惩戒机制,通过运用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尽快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付出代价,得到惩戒。同时在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乡、村及社区建设方面要有一定突破,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服务,不断强化诚信的正向激励机制。
再次,要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丰富和完善金融生态链。要从政策上鼓励会计、审计、律师等各类事务所,以及动产、不动产评估和企业资信评估等中介机构优先发展,扩大中介机构数量,必要时积极引进国内或国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促进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在加强市场监管方面,应当借鉴国外经验,依法制定和严格执行中介服务从业标准与资格,强化监管,坚决打击虚假中介行为,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
最后,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良好的金融服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商业银行是金融生态链的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是双向互动的,银行应在改善金融生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商业银行要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前瞻性研究和利用,大力提高市场研发能力,积极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要充分利用金融生态建设的丰硕成果,及时调整内部评级,并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建立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正向激励机制
金融生态环境是动态的、各方参与的综合平衡体系。各方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找准定位:体现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银企参与、司法保障、中介规范和舆论宣传协调配合的互动关系。全力构建“政府主导、金融参与、企业配合、多方联动、合力共建、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创建体系。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省道230东青线要大修了,这对于附近村民和许多车主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省道230辛庄至西水路段,路况极差。东侧的路面损坏格外厉害,向北行驶的车辆多逆行,致使危险重重。附近的村民抱怨:“这...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